保良局何壽南小學設計破格 黃偉綸:以人為本、營造小社區感覺

撰文:梁德倫
出版:更新: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今日(2日)發表網誌,指開學在即,一個舒適學習環境對學生成長十分重要。他介紹由建築署負責興建的保良局何壽南小學,指校舍由規劃、設計,建築師跳出舊有標準化的設計框框,為學生用心建造理想校園。

保良局何壽南小學的建築設計,加入不少環保元素,包括清水混凝土外牆、垂直綠化、木材和金屬屏風、遮陽裝置等,並以矮圍牆代替高圍牆,令校舍和社區更加融合。(發展局圖片)

黃偉綸指,位於啟德的保良局何壽南小學,有別於一般的傳統學校建築,採取低層建築設計,樓高只有四層,籃球場「破格」設於一樓,拉近學生、課室與戶外空間的距離。校舍設計貫徹啟德發展區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加入了不少環保元素,例如外牆採用清水混凝土,減少使用額外飾料;垂直綠化配合木材和金屬屏風及遮陽裝置,減少因日照過盛而產生的空調耗電量,同時為校園營造自然舒適的環境。 

他又指,由於學校被鄰近住宅和公路環抱,設計團隊特別因地制宜,校門外的位置設小型廣場,讓家長有地方等候接送子女,建築師亦以矮圍牆代替高圍牆增加通透感,令校舍和社區更加融合。另外,該校毗鄰為聖公會聖十架小學,兩所學校在布局上均往後移,拉闊校舍與對面高樓的距離,而兩所學校中間只用植物分隔,形成共用花園,加強兩校的聯繫。

校舍運用傳統圍村設計概念

黃偉綸亦指,校舍運用了傳統圍村的設計概念,例如圍村有宗祠、書室,校園就有課室、禮堂、圖書館,均設置在圍繞中心球場的三幢大樓,再利用長廊、庭院及接橋穿梭其中,沿着樓梯層層遞進,將不同的功能空間連結起來,拉近距離,營造一個小社區的感覺。

他說,早前參觀學校,有學生與他分享最喜歡學校的圖書館,而圖書館對出是一片綠油油的草地,可將校園活動帶到戶外,延展學習空間,相信同學平日可以拿起書本,走出草地席地而坐,有助增加閱讀興趣。

他最後又借用歌手李克勤《告別校園時》的歌詞,冀新的學年同學們好好享受校園生活,同時感受到「這校園、這班房、這走廊、這禮堂」背後,團隊和校方的創意和所花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