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山竹】紅磡海濱廣場背海一側爆玻璃 學者:側風勁過直風

撰文:慈美琳
出版:更新:

颱風「山竹」來襲,本港多處建築物受損,至少18層出現玻璃碎裂的紅磡海濱廣場屬嚴重個案,如今滿目瘡痍,毗鄰的黃埔花園亦受災,有單位被玻璃碎片擊中。事實上,海濱廣場在10年前的颱風「黑格比」襲港時亦未能倖免,二期多處玻璃受損。《香港01》發現,今次海濱廣場玻璃大幅爆裂一側並非對正海面,反而面向內側的德豐街,背後原因為何?多位建築、測量及驗樓專家為你拆解。

紅磡海濱廣場不敵颱風「山竹」,至少18層玻璃破裂。(蔡正邦攝)

颱風經過建築物形成「吸力」 或強過直吹壓力

「這種情況很正常。」主研強風對建築物影響的城市大學建築系副教授李秋勝分析,大眾一般認為建築向海一面直接受力大,其實從流體力學角度來看,風直吹玻璃形成的壓力,未必強勁過被建築物「分離」後對側面幕牆形成的「吸力」。而為何海濱廣場玻璃破裂主要出現在中低樓層,李秋勝則稱,低層街道更為複雜、混亂,更可能形成有吸力的亂流,對玻璃造成破壞。

盧覺強分析,紅磡海濱大廈對面建築不甚密集,不具備形成風洞的條件。(資料圖片/陳焯煇攝)

這是否便是99年造成灣仔稅務大樓玻璃大量爆裂的「風洞效應」? 被稱為「港版神探伽利略」的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系榮休工程師盧覺強分析,如果街道建築物密集,可能使颱風進入後被「焗住」,其後旋轉上升,形成破壞力強勁的「風洞效應」,而紅磡海濱廣場周圍並非十分密集,不具備形成風洞的條件,可能只是「吹正個位」。

盧覺強又指,玻璃受損亦有可能是因風的頻率和玻璃本身的頻率剛好一致,產生共鳴效應以致碎裂,但共鳴產生的機率是「幾十萬分之一」,實屬罕見。

紅磡海濱廣場受損有幾勁?請看圖輯↓↓

玻璃面積越大 厚度就應越厚

大幅玻璃幕牆設計在本港十分常見,不僅運用在商廈、寫字樓,近年亦多見於住宅項目,相較傳統石屎建築,玻璃幕牆面對颱風時是否特別脆弱?

香港測量師學會建築測量組主席謝志堅稱,香港1980年代已開始用玻璃幕牆,目前已有數十年歷史。他指出,不論住宅或寫字樓,使用的玻璃都應已經過風力測試,理論上可承受10號風球,相信今次破損主因是風力過強,吹起沙石等硬物擊中玻璃。

謝志堅強調,一塊玻璃的安全性與面積大小無關,大幅玻璃需設計得更加厚,「越闊就要越厚」,相信玻璃設計都達到了屋宇署標準,但不排除在製作過程中有瑕疵。

賴達明指,造價較高的玻璃幕牆在住宅中愈發受歡迎,但美觀性佳的玻璃幕牆其實弊端明顯。(資料圖片/倫星揚攝)

驗樓師:玻璃住宅三大弊端

資深驗樓師賴達明亦表示,玻璃爆裂往往是由於颱風時飛起的硬物擊破,或本身已存在缺陷所致。他總結驗樓經驗,發現部分玻璃製作時工藝不精,出現氣泡、裂痕,而開發商驗收時亦可能不嚴謹,致建築物使用的玻璃未能達到設計時的防風能力。

賴達明又指,造價較高的玻璃幕牆在住宅中愈發受歡迎,相信本港業主近年更加注重住宅採光及景觀,但美觀性較佳的玻璃幕牆其實有三大弊端,其一是玻璃的接駁口由膠粘合,可能致防水性能不佳,較易漏水,漏電、火災風險也更大;其二,強化玻璃與石屎相比更脆弱,難敵硬物打擊;其三,落地玻璃破損後的維修費亦高,由於須特別訂造,並須經強化使可抵受風壓,拆除及安裝時需使用吊船,之後再經防水測試,可謂在安全性較低的同時,還要付出維修、保養成本提高的代價。

他建議,新買物業時,要驗清楚玻璃有否漏水及變形,並建議每次颱風後檢查一次,因颱風吹起硬物或令玻璃幕牆出現崩裂,建議由專業人士仔細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