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初創組織批缺乏政府引導 企業難闖進大灣區

撰文:梁艷明
出版:更新:

特區政府銳意打造香港成粵港澳大灣區的國際創科中心,初創企業組織「創賢聚」(EntreLink)則指,政府仍未做好在灣區發展創科的引導和連接工作。他們建議,港府應預留60億元,以改善STEM畢業生的就業前景,並撥款5億元,在5年內支援1,000人進行創新技術的海外訓練和實習。

「創賢聚」(EntreLink)就即將發表的施政報告發表意見。(受訪者提供)

由眾多本地初創企業創辦人聯合成立的非牟利機構「創賢聚」,至今擁有逾40名會員。他們昨日(10月2日)就下周三(10月10日)發表的《施政報告2018》,提出多項創科政策建議,冀特區政府把握灣區發展機遇,加強對上游和下游技術創新的支持,並把「吸引、培養、留住研發人才」視為提升香港上游競爭力的關鍵驅動力。

薪創生命科技(Novus Life Science)創辦人黃棨麟指出,「是不是我們衝過去,大灣區就會為我們打開大門?實際上,初創企業會面臨如何租借場地、僱用職員、申請牌照等等問題。」他期望香港能發揮傳統製造業的優勢,把工廠的生產經驗與高新科技結合起來,協助本地初創企業在大灣區「落地」。他直言,「如果有廠佬傍住我會放心啲。」

「創賢聚」聯合創辦人廖詩颺認為,香港創科發展的最大問題在於人才政策欠佳,而如何留住、如何培養、如何吸引頂尖技術的研發人才,就是香港創新科技能否成功發展的關鍵。民主思路聯席召集人、「創賢聚」創辦人兼行政總監麥嘉晉亦指,創科不單止是『起嘢(興建基礎設施)』,他期望政府能改變思維,為初創企業提供更具體的政策措施。

綠色安全科技有限公司(Greensafety Technology)創辦人黃碩東認為,政府有足夠財政預算發展創科,但問題在於如何合理分配各種資源。他還指出,政府應帶頭在社會營造良好的創科氛圍,藉此扭轉公眾對於「創科與失敗掛鉤」的刻板印象,為STEM教育爭取更大的發展空間。

「創賢聚」將聯同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創建全港首個「初創指數」(Startup Index)。中心會向全港初創公司發出問卷,冀他們就資金、人才、政府支援、法規等範疇評分,讓政府和社會了解香港創科生態,從而「對症下藥」。預期首個指數將於今年11月底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