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每年額外撥8億元支援SEN學生 學校津貼按「人頭」計

撰文:鄧穎琳
出版:更新:

本港特殊教育需要(SEN)學生人數在過去數年大幅增加,而據審計報署的數據,2016/17學年領取學習支援津貼上限的學校數目,更較2013/14學年增加 13 倍(由4間增至56 間)。
最新出爐的《施政報告》建議,2019/20學年起,政府每年額外撥款約8億元,為SEN學生提供多方面支援,包括重整學習支援津貼、小學加強輔導教學計劃和融合教育計劃,按學生需要提供常額教師職位和津貼。
政府消息人士承認,現時津貼計劃設計存在問題,而新建議下,政府將大幅提升第三層支援津貼額,並「按人頭」向學校提供津貼,讓學校因應校情取錄學生,預計全港逾8成小學及約一半中學可受惠。

最新出爐的施政報告建議,2019/20學年起,每年額外撥款約8億元,為SEN學生提供多方面支援。(資料圖片)

教育局透過撥款予學校,由學校支援SEN學童的做法一直備受批評;審計署早前批評,津貼額未有按SEN學生人數變動調整,且逾半學校未有充分運用津貼,當中有122間學校(33%)錄得逾一成盈餘。

政府消息人士承認,一直沿用的津貼計劃在設計上存在問題,故政府將調整計劃,將「實報實銷」地向校方提供津貼。在新建議下,津貼額將按學生人數計算,校方每錄取一名需要第三層支援的學生,每年可獲6萬元津貼,較在2018/19學年的「學習支援津貼」中約2.86萬元大幅增加超過一倍;而每取錄一名需要第二層支援的學生,校方可獲約1.5萬元津貼,略多於現時的1.43萬元。

政府消息人士亦表示,累計可獲60萬元津貼額的學校,其特殊教育統籌主任(SENCo)可獲晉升至主任職級,該校另可增設1個學位教師教席。至於津貼金額達160萬元的學校,雖實際可獲津貼仍會「封頂」,卻可額外增加1個學位教師教席;若津貼達220萬元的學生,除了特殊教育統籌主任(SENCo)可獲晉升外,校方亦同時獲增3個教席。

然而需注意,不論屬上述哪一情況,只要津貼額達60萬元,校方津貼金額亦會被扣減36萬元(相當於一名教師教席的一年薪金,以獲取一名教師教席)。政府消息人士解釋,政府期望有穩定教師負責融合教育,預計有逾8成小學及約一半中學可受惠。

據教育局通告,第一層支援屬較出現短暫或輕微學習困難的學生;第二層支援為有持續學習困難的學生;第三層支援為有嚴重學習困難和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校方須為他們提供加強個別支援,包括訂定「個別學習計劃」。

↓↓ 點擊睇圖.盤點施政報告2018重點政策 ↓↓

+10

提高教育心理學家與學校比例、每兩校聘一校本言語治療師

另外,施政報告建議擴展「優化校本教育心理服務」,目標是將6成公營中小學的教育心理學家與學校比例,由現時1比6至1比10,提升至2023/24學年的1比4;其餘4成學校則提升至1比6。政府消息人士解釋,社會上不同範疇都需要教育心理學家,比例是按行業人數計算。

報告亦建議2019/20學年起,分3年在公營學校開設校本言語治療師職位,協助有言語障礙或其他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政府消息人士透露,初步每兩間學校聘請一名校本言語治療師,由學校間協調實際安排,若學校學生數目較小,或會由三間學校組成群組,聘請一名言語治療師。

社署及教育局將加強SEN學童資料傳遞機制

另外,勞福局將會諮詢康復服務機構在內的有關持份者,為特殊需要兒童在升讀小一時提供更適切的銜接和支援服務。另外,教育局及社署已於2018/19年加強學前康復服務營辦機構與小學之間的資料傳遞機制,讓小學在有關兒童入學時了解其特殊需要及在幼稚園接受康復訓練後的表現和進度。

教聯會相信,措施可讓取錄較多融合生的學校獲得更多資源推行融合教育;亦歡迎教育局提升SENCo職級,認為可體現有關人士的領導功能、資歷及經驗,吸引相關人才出任。但長遠而言,教聯建議政府盡快啟動全面檢討,制訂融合教育政策的發展路向,從教師人手、撥款機制、資源配置及教師專業發展等方面作全方位改善,務使政策能夠落實到位,達致真正的校園共融。

立法會議員郭榮鏗認為,政府算是「面對現實不足」,回應了審計報告對於融合教育政策的部份批評,但他形容施政報告對SEN學童的政策只屬「小恩小惠」,促當局更全面及詳細地檢討融合教育,制定更完善及可持續的政策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