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學童被定型為傳統學制失敗者 社工堅守崗位發掘學童潛能

撰文:文雪萍
出版:更新:

在香港社會各個角落,不難發現社工穿梭著大街小巷陪伴服務使用者的身影。救世軍註冊社工楊慧珊,別名阿草,當初抱著好奇心入行,並從事相關特殊學習需要兒童的工作。隨著八年間的年月洗禮,她笑言回望過去不乏失敗經驗,家人亦曾勸說她轉行,但難忘SEN學童一張張天真無邪的笑臉,讓她堅守崗位與孩子同行:「見到佢哋有微小嘅轉變,其實都好鼓舞!」

阿草說,SEN學童擁有不少傳統學業以外的才能,有待社會發掘。(余俊亮攝)

社會推崇學業成就 SEN學童無奈被定型為「失敗者」

救世軍註冊社工阿草憶述,自小喜歡與人交談,因此於八年前便抱著好奇心入行,從事相關特殊學習需要兒童的工作。她說,香港社會對SEN了解不足,以及香港社會主流價值推崇學業成就,惟SEN學童卻因普遍成績欠佳,被定型為「失敗者」。

她續稱,社會過份專注孩子的學業,忽略了SEN學童的其他發展潛能,事實上不少他們擁有傳統學業以外的才能:「有次我畀張紙畀佢哋畫畫,有個小朋友可以設計到3D(立體)嘅出嚟!」她稱,SEN兒童在學業成績方面,往往付出跟收入不符,使他們自尊感低落。

阿草指,過往不乏家長難以接受孩子或患有SEN而拒絕評估。(余俊亮攝)

有家長難以接受孩子確診SEN 拒絕評估

然而,過往不乏家長難以接受孩子或患有SEN而拒絕評估,擔心社會自此於孩子身上貼有標籤:「同人講自己個仔無問題,努力啲補習就OK。」家長除了承受孩子學業成績的壓力外,亦要面對旁人的冷言冷語,甚至有家長不願帶同孩子外出,擔心他們影響到別人,使SEN學童生活體驗相對較少。

救世軍今年初成立「不一樣的5**學院」,讓SEN學童按個人興趣及潛能參加活動,如非洲鼓、咖啡拉花等。她說,SEN學童普遍缺乏機會參加比賽或上台表演,欠缺成功經驗,因此希望透過活動為他們提供表演機會,讓社區人士和家長認同孩子的能力,增加其自信心。

阿草笑稱,自己喜歡與小朋友相處,因此決定堅持崗位與孩子同行。(余俊亮攝)

堅守崗位與孩子同行

惟SEN學童性格直率,她坦言回望過去亦不乏失敗的經驗:「佢哋唔理你就係唔理你。」家人曾勸說阿草轉行當老師,不用再捱更抵夜,但阿草笑說,每份工作都其辛酸之處,但自己喜歡與小朋友相處,因此決定堅持崗位與孩子同行。

曾有讀寫障礙的小朋友,參加中心的烹飪活動後,主動閱讀烹飪書籍:「見到佢哋有微小嘅轉變,其實都好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