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個水底樂團來港作亞洲首演 周五起一連三日沙田大會堂登場

撰文:楊卓文
出版:更新:

全球首個水底樂團、來自丹麥的Between Music「音與樂之間」 ,將在明天(26日)起一連三日,在沙田大會堂演出水底音樂會《馭水之音》,同時亦是樂團在亞洲的首度公演,屆時樂團成員將置身玻璃水箱,於水底奏樂及演唱。而在演出前夕,樂團亦率先向傳媒進行預演,為公演作預告。

《馭水之音》將由明起一連三日在沙田大會堂作亞洲首度公演。(李澤彤攝)

水缸中表演 需探出頭呼吸

即將在本港演出水底音樂會《馭水之音》的丹麥5人樂團Between Music「音與樂之間」,屬全球首個水底樂團,而其5位團員除了是音樂人外,當中亦是物理學家、聲學家、音訊工程師、神經科學家、深海潛水員及樂器工匠,可謂集藝術與科學於一身。

跟正式表演一樣,在傳媒預演中,各團員分別置身舞台上五個並排的水缸中,缸中除擺放各專屬樂器,包括水壓風琴、手搖六弦琴、敲擊樂器、水晶琴、碳纖維小提琴及鼓外,亦設有一個伸縮咪收音;而團員表演時,亦會因應自身狀況,在不影響奏樂下,將頭部露出水面呼吸。

水底奏樂靈感源自水中唱歌

談及水底演出靈感來源,樂團創意總監兼琴手Robert Karlsson表示,最初因樂團主音希望探索如何在水中唱歌,及後在其他團員的專業科學知識配合,經多年研究,最終成功發展至水中奏樂。

他又指,過往樂團已在歐洲多國作多次演出,希望將表演帶入亞洲,而選址香港是因為樂團認為香港是一個有趣的城市,地小人多,當中不乏專業的音樂人,因此絕對是一個理想的地方舉行亞洲首演。

樂團創意總監Robert Karlsson表示,水底奏樂須使用特制樂器,同時團員亦要做水底呼吸訓練。(李澤彤攝)
團員分別置身舞台上5個並排的水缸中,缸中除擺放各專屬樂器,包括水壓風琴、手搖六弦琴、敲擊樂器、水晶琴、碳纖維小提琴及鼓。(李澤彤攝)

水底表演困難多 須特製水底樂器

Robert Karlsson指出,要在水底演出殊不簡單,須考慮眾多因素,當中亦遇到不少困難,包括要考慮團員在水中呼吸及平衡的問題。他續指,水中表演者需要和緩的心跳與呼吸節奏,一種能讓自己平靜的狀態,因此團員都經過長時間而又有針對性的呼吸訓練,才能夠順利演出;另外由於身體有浮力,故成員須繫上重力腰帶,令身體能夠保持浸在水中,才可以持續奏樂。

另外由於普通樂器在水中或易損壞,且水中音波的傳送頻率與一般環境不同,未能發揮真正音色,因此樂團亦需特意研發專門的水底樂器,能夠做到防水而又不影響音色。
 
今次《馭水之音》演出,屬康文署舉辦的「新視野藝術節」節目之一,全長約1小時,中間不設中場休息;演出將於10月26、27日晚上8時及10月28日下午三時,一連三日在沙田大會堂演出,而27日更設演後藝人談,觀眾可留步參與,門票於城市電腦售票網發售,共四種門票,每張由160元至420元。

在本港演出水底音樂會《馭水之音》的丹麥5人樂團Between Music「音與樂之間」,屬全球首個水底樂團。(李澤彤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