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口垃圾桶今上場 大包廢物塞不入被棄街 苦了清潔工

撰文:鄧芯怡 羅俊文
出版:更新:

為配合日後實施的垃圾徵費,食環署今日起在本港各區更換800個新垃圾桶,投放口面積比原有縮小約一半。《香港01》巡查旺角區,發現有體積大的垃圾因未能塞進新桶內,被人隨便棄於新桶旁,清潔工執完一袋又一袋,抱怨工作因此增加,而垃圾有增無減,批評港人欠公德心。
食物及環境衞生局局長高永文承認,市民可能因此將垃圾棄在街上,當局會加強執法及公眾教育,期望在垃圾徵費推出前,助市民養成減廢習慣。 環保團體促當局加強宣傳教育,長遠目標是減少街上垃圾桶數量。

記者下午於旺角街頭所見,新的細口垃圾桶旁有不少垃圾堆放,清潔工人都忙於清理。(余俊亮攝)

食環署今日起更換的新款垃圾桶,其投放口由37厘米乘19厘米,收窄至23厘米乘15厘米,比原有的大口垃圾桶收細一半。60多歲的清潔工郭先生,十年來負責清理旺角彌敦道和西洋菜南街一帶垃圾,他抱怨新垃圾桶上場後,附近居民和商戶因未能將垃圾塞入桶內,索性隨便放在地上,今日所見,桶旁地上垃圾較以往多:「今天工作量比之前增加了。」

清潔工檢起榴槤殼遭刺傷

郭先生直言:「香港人沒公德心的比較多!」他試過提起垃圾桶旁的垃圾,被裡面的針刺傷,發現原來是榴槤外殼。他認為,桶口縮小或減少垃圾桶數量,都不能令市民減少製造垃圾,他認為最好盡快實施垃圾徵費,市民才有會意識減廢。

清潔工人郭先生指,垃圾桶口細了,卻多了市民和商鋪把大袋垃圾放在地上。(鄧芯怡攝)

在旺角逛街的徐同學認為,政府應加強宣傳和教育,提高市民環保意識才有助推行新政策。她認為垃圾桶口縮小,無助減少垃圾量,因為市民「有垃圾就會掉」,如果桶口太小,垃圾放不入,或會增加隨地棄置垃。

環團:垃圾桶旁棄垃圾是「陣痛」

對於有市民棄置垃圾在新桶旁,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朱漢強認為只是「陣痛」,他指收細垃圾桶投放口的確能減少丟垃圾動機,惟港人的方便文化並非一個垃圾桶能改變得到,要達到垃圾不落地的目標,除了加強宣傳教育工作,他認為執法工作還要到位。

綠領行動總幹事何漢威則指出,公眾地方擺放的垃圾桶,其實只供棄置紙巾等小型垃圾所用,較大型的垃圾需運往垃圾站棄置。他表示,本港廢物回收率偏低,其中一個主因是垃圾桶數量過多,因此他認為食環署在縮細垃圾桶口的同時,也應減少垃圾桶數量。

新款垃圾桶(右一)投放口只有23厘米乘15厘米,目測只有舊款(左一)的一半。(鄧芯怡攝)
台灣的垃圾桶口比香港的還要細一半,但市民都不會把垃圾放在地上。(何漢威提供)

細口垃圾桶 鼓勵市民回收減廢

食環署今日推出的新款細口垃圾桶,其實是為了日後實施垃圾徵費鋪路。何漢威指,當垃圾徵費實施後,街上的垃圾桶理應不能再有家居廢物棄置在內,而今次食環署推出的細口垃圾桶正正有象徵意義,教育市民日後不應將一包二包的家居垃圾投放在內,亦鼓勵市民回收減廢。他指,食環署推出細口垃圾桶,是仿傚台灣當年實施垃圾徵費做法,惟台灣的垃圾桶投放口,較本港新款垃圾桶更要細一半,本港值得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