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兩成求助與工作有關:「食死貓」、工作失衡

撰文:李慧妍
出版:更新:

港人生活壓力大,不但呈抑鬱狀況的小學生有增加,成人世界的長工時背後,亦隱藏情緒困擾。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去年接獲逾1.9萬求助個案,其中近兩成為工作問題,按年升1.01%;而今年上半年,接收到912宗在職人士的電話求助,主要不滿工作環境和待遇、壓力過大及前景憂慮。
主席黃祐榮接受《香港01》訪問時表示,商業機構中高層即使「食死貓」亦不能多言;而近年教師工作量過多,令校外生活亦「失衡」,出現情緒爆煲,需要支援情況增加,「好多時他們是要一個聆聽者,傾訴完就舒服了。」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今年上半年,接獲912宗在職人士就「工作」問題的求助個案。(資料圖片 )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去年共接獲3,239宗有關「工作」的求助個案,為全年之最,佔整體18.57%。而今年上半年,就有912宗涉及「工作」求助個案,其中4宗為高危、即正在進行自殺行為,18宗為中度危險。當中四成不滿工作環境及待遇,兩成為工作壓力,兩成則憂慮前景。求助年齡多為20歲至40歲。

打工仔多於工作期間致電「傾訴」

黃祐榮表示,不少打工仔會在上班期間,因壓力過大而找機會致電「傾訴」,其中有男教師因工作量增多,又緊張學生情況,導致晚上失眠、身體疲倦,「他感覺難以應付學校工作,即使明天的事已經準備好,還是很擔心,同時將壓力帶到校外、自己的生活,變得精神不佳。」

他透露,不少教師有感教育業界問題積壓已久,即使調離任職學校,卻處處面對相同問題,想改變也「有心無力」,從而變得灰心。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主席黃祐榮表示,不少求助市民希望有個傾訴途徑,講煩惱問題說出後,情緒會逐漸平復。(李慧妍攝)

與同事關係亦屬問題源頭 以致無路可訴

不過,黃指出,當教師「訴苦」後,會鼓勵他們試想有否學生進步,或校內開心事,他們大多情緒逐漸平復,「以前較少教師會打來求助,現在反而增多。從前他們可找同事、朋友傾訴,現在同事關係亦會成為問題所在,導致無路可訴。」

商業機構中高層即使「食死貓」亦不能多言

他又表示 ,商業機構內的經理級中高層,可謂上司與下屬間的「夾層」,時常出現有口難言, 「即使是公司問題,但下屬不了解,經理級甚至要『食死貓』也不能說太多。」他透露,曾有中港公司任職6年的經理,長年加班未放過假,「最慘是完全沒有私人生活,24小時都要接不同電話、應酬客人。不少涉及商業運作上的煩惱,他也不能向朋友說,導致個人很辛苦、心灰意冷。」

涉及「工作」的求助個案,當中四成不滿工作環境及待遇,兩成為工作壓力,兩成則憂慮前景。(資料圖片 / 高仲明攝)

此外,公司內的男、女平等問題,同事間競爭、升職,工作分配等情況,時常影響打工仔情緒。黃祐榮提醒,當自己或旁人發現有以下「警號」,就要多加留意:

1. 寢食難安、精神欠佳:如平時按時睡覺,突然變得很夜睡;以前喜歡吃東西,卻見到食物沒有胃口
2. 性情變化:平時很樂觀,逐漸變得悶悶不樂、沉默寡言
3. 社交生活改變:變得不喜歡外出見人,會胡思亂想,但自己不易察覺,需要朋友留意
4. 情緒反覆,容易發脾氣:時開心、時傷心;遇上小事就生氣等
5. 交代身後事:在社交平台、通訊軟件寫下痛苦心情,或提及對不起家人等字句

宜從朋友或運動中找「支援系統」

他「教路」,向旁人「呻」有助舒緩情緒;而長時間埋頭苦幹,自覺身體疲勞就要適時「偷個閒」。他續說 ,「很多人想過改變現時生活方式,卻又不想放棄現有的東西,或者不肯、沒有信心去改變。」而學懂平衡生活很重要,從朋友或運動中找到「支援系統」,並透過傾訴,讓人的態度轉變,從而重建思想。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 :2389 2222  / 自殺危機介入服務諮詢專線:2319 1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