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耳】中年女耳垢一吋厚致耳膜破損!醫生剖析四大潔耳方法俱錯

撰文:張嘉敏
出版:更新:

相信不少人均有自行清理耳垢的習慣,不過隨時弄巧反拙,令耳垢愈積愈多,嚴重者更可導致耳膜破損!
屯門醫院耳鼻喉科專科護士分享經驗,稱曾有求醫病人因慣常以棉花棒清潔耳道,令耳垢愈塞愈入,更形成近一吋厚的耳垢,導致耳膜破損。亦有年輕病人因過度清潔耳道,最終令耳道發霉。
有耳鼻喉科醫生更稱,耳垢有保護耳道皮膚之用,一般會隨皮膚新陳代謝排出,不建議使用棉花棒或耳挖棒等工具清理;若市民感到耳道痕癢,可嘗試輕輕以手按摩耳骨,避免以工具損害耳道皮膚。

屯門醫院耳鼻喉科副顧問醫生黃霆嘉(圖左)稱,耳垢為耳道皮屑及毛囊分泌物的混合物。(盧翊銘攝)

耳垢實為耳道皮屑及毛囊分泌物的混合物,有抑制細菌生長及保護耳道皮膚的作用。由於耳垢於遇水後會漲大,或導致聽力短暫受阻,故部分人慣以棉花棒等工具清理。

醫院設有專業儀器為病人清理耳垢。(盧翊銘攝)

耳垢厚度等同成人外耳道長度

屯門醫院耳鼻喉科專科護士吳麗玲分享經歷,以往曾有年約40歲的中年女士,因聽力下降求醫。經由護士檢查後,發現其外耳道充塞著近一吋長的乾硬耳垢,幾乎等同成人外耳道的一般長度。

約40歲的中年女士,外耳道充塞著近一吋長的乾硬耳垢。(受訪者提供)

加上這位女士有自行以棉花棒清理耳道的習慣,結果將耳垢愈推愈入,導致耳膜出現破損。該名病人其後經護士以橄欖油軟化耳垢後,再於一星期後成功替其清理,而耳膜亦於約四星期後逐漸康復。

病人的耳道內被一塊厚度約0.5毫米的耳垢硬片覆蓋。(受訪者提供)

不當使用耳藥水或致發炎

護士診所曾處理一名約20歲的男士個案,其耳道出現阻塞問題長達8年,由於時常出現耳道痕癢的情況,故平日會自行以棉花棒清理,並經常到內地及私家診所清洗耳垢。經轉介後到護士診所求醫,檢查後發現其雙耳的外耳道發霉及滿布耳垢。經護士以「吸耳」的方式清理、三個月後再覆診時,不僅發現其外耳道再次發霉,甚至被一塊厚度約0.5毫米的耳垢硬片覆蓋。

屯門醫院耳鼻喉科副顧問醫生黃霆嘉解釋,該名病人清理耳垢的方式不當,加上過度清潔令耳道長期積水,導致耳垢積聚及耳道發霉,「耳道應該保持乾爽。」她續稱,一般病人若長期使用含抗生素成份的耳藥水,亦會出現類似情況。

黃霆嘉稱正常情況下耳垢會隨著皮膚的新陳代謝,或於說話及吞嚥時排出耳道外。(盧翊銘攝)

黃霆嘉續稱,正常情況下耳垢會隨著皮膚的新陳代謝,或於說話及吞嚥時排出耳道外,無須刻意清潔耳道。如必須自行清潔,可使用耳垢軟化劑或潔耳液,不過須依照指定的分量及方法使用。而部份人的耳垢特別多、外耳道較狹窄或新陳代謝較慢,令耳垢容易累積,甚至阻塞外耳道,導致傳導性失聰,「聽嘢好似隔咗層膜。」他們一般會出現持續性耳塞、耳痛及聽力下降等徵狀。她提醒市民於清理耳垢時,須留意以下幾點:

1. 使用清潔耳道工具隨時適得其反

大部份清潔工具,如棉花棒、耳挖棒、電動清耳機及螺旋掏耳器等,均有機會令耳垢愈推愈入,導致耳道阻塞、耳膜破損等。加上耳道皮膚幼嫩,容易造成損傷,嚴重者甚至會發炎。

2. 耳燭無助清理耳垢,或會導致燙傷

近年興起通耳療法「耳燭」,將吸管狀的棉紙卷垂直插進耳道內,而另一端則以火燒,聲稱可吸出耳垢,甚至有清出耳蟲、治療頭痛等功效。不過黃醫生則反駁,耳燭不僅不能吸出耳垢,更有可能令耳道被熱氣燙傷,甚至令耳膜穿孔。

「耳燭」將吸管狀的棉紙卷垂直插進耳道內,另一端則以火燃燒。(網上圖片)

3. 若耳道痕癢,可嘗試以手指按壓耳骨

不少人因耳道感痕癢,誤以為須使用棉花棒等工具清潔。黃醫生解釋,痕癢或因耳道皮膚乾燥,屬正常現象。若感痕癢難耐,可嘗試以手指輕輕按壓耳骨的位置,有助紓緩不適感。一但情況越趨嚴重,甚至出現耳道流水,或涉及發炎症狀,建議尋求醫生治療。

4. 油耳或乾耳均會容易累積耳垢

黃醫生解釋,油耳的分泌物較多,令人經常會感到耳道不適,繼而使用棉花棒等工具去清理,變相令耳道容易累積耳垢。她續稱,事實上乾耳同樣會出現耳道阻塞的問題,因其耳道缺乏分泌物,容易令耳垢變乾硬,繼而阻塞耳道。

現時若因耳道出問題前往屯門醫院求醫,將先轉介到護士診所。經護士檢查後,若證實成因涉及耳垢,則會先由護士清理;一但涉及嚴重情況,如耳膜破損,則會轉介到專科醫生治療。現時醫護人員一般以耳油、以專業儀器清洗耳道,或吸走耳垢。護士診所於2011年成立,由初時每年處理約300宗個案,至現時每年已有1,600人次求醫,病人年齡由數個月大的嬰兒,到逾百歲的長者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