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障社工難逃失明厄運 轉職按摩師:這條路走不到就走第二條路 

撰文:劉婉雯
出版:更新:

尤德爵士紀念基金第三十二屆獎學金頒獎典禮今(17日)舉行,其中包括僱員再培訓局的學員。視障人士黃佩雯左眼失明,右眼剩下不足一成視力,她做過秘書、殯儀及社工工作,終輾轉任職全職按摩師,看似逃不開視障人士的命運,但對黃佩雯而言,她卻十分享受這份工作,更獲頒「在職人士自我增值獎」。

今年35歲的黃佩雯,年幼時已有2000度近視,但一直在主流學校讀書。小學六年級時,因近視太深,第一隻眼的視網膜脫落,到了中七模擬考試時,她另一隻眼睛的視網膜也同樣脫落,自始左眼失明,右眼剩下不足一成視力。

佩雯自修社會科學副學士(社會工作) 副學位課程後,投身秘書行業,之後又在朋友推薦下進行殯儀行業。兩年後,佩雯投身社工行業,然而,除了負責個案外,社工還需處理大量文書工作,對她的眼睛造成負擔。一、兩年前,她開始轉為全職按摩養生師。她坦言,自己是個有計劃的人,面對無法計劃的人生,她也曾失落,感到前路茫茫。由社工轉至按摩師,佩雯當時也花了很多時間說服自己和家人,尤其家人會說「讀這麼多書去做按摩」、「你想清楚沒有?做按摩師很辛苦的」等說話,惟佩雯仍堅持,「這條路走不到就走第二條路。」

佩雯憶述,初初在美容院擔任按摩師時,有客人問經理,「她看不到怎樣幫我按摩?」佩雯笑言,想不到外面有那麼多盲人按摩師,仍會有客人問這問題,但是,她亦十分相信自己的能力,而那位客人,現在已成為她的長客。佩雯又指,自己十分喜歡接觸他人,曾有客人不開心,一邊按摩,一邊找她傾訴,那名客人更不禁落淚,「沒想到按摩師也可(與人)談得很深入」。

一、兩年前,佩雯開始轉為全職按摩養生師。由社工轉至按摩師,佩雯當時也花了很多時間說服自己和家人。(余俊亮攝)

現年57歲的蘇育欽在4年前失業,本是貨倉經理的他失去飯碗,身為家庭經濟支柱,不但要應付日常家庭開支,還要支付兒子上大學的學費,只能四出尋找工作。當時蘇育欽人到中年,沒有其他工作經驗,難以找到工作。輾轉下,他入讀再培訓局課程,並成為物業管理員。

然而,面對工作轉變,由指揮者變成為客人服務,蘇育欽初初工作也面對不少困難,「客人會問很多事,例如那間銀行在哪裡、那個地方怎樣走、哪間餐廳較好吃,我回答不到,但同事卻能一一回答,感到十分挫敗。」於是,他把大廈水牌分類、記在「貓紙」上,回家後又整理資料,一、兩個月後,蘇育欽成功做到「一問即答」。他笑言,打算一直做到70歲,「除非體能跟不上,否則永不言休。」

現職物業管理員的蘇育欽笑言,打算一直做到70歲,「除非體能跟不上,否則永不言休。」(余俊亮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