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婆婆是冰山一角  城中的老報販們 直擊他們一夜辛酸

撰文:洪琦琦
出版:更新:

山東街睡婆婆上周遇劫,丟失逾萬元。市民疼惜婆婆,捐獻如雪花紛飛,有人捐錢,有人送物資、食物、飲品瞬間堆滿報攤,物資的豐盛,快將瘦弱的婆婆淹沒。
但說到關懷年邁報販,睡婆婆僅冰山一角。互聯網普及將紙媒引進冰河世紀,作為分銷商的報攤亦唇亡齒寒,生意大不如前,加上青黃不接,報販多為老年人。頂着一頭華髮,為家族生意的堅持。 外人看似苦差,他們從不喊苦,反而認為行行皆有苦處,盡顯上一輩獅子山下精神。
「唔使講到我哋(報販)好辛苦,若真的辛苦就唔好做!」50餘歲老報販鄧生瀟灑說。
攝影: 黃偉民、陳惠嫻、 魯嘉裕、陳永武

古稀翁捱通宵養妻活兒

時間是凌晨1時30分。

寂靜的街道上,在佐敦道近彌敦道,裕華國貨對面的報攤內,卻見有一個人影在來回穿梭。第一批新鮮出爐的報章剛送到,報章依據題目種類分為A、B和C疊,各疊堆砌成一疊,報販需將三疊拼成一份才將之出售。

李先生與記者對談期間,手上的活從無間斷。

李先生的報攤為家族生意,日間請伙記幫忙,適逢今晨伙記請假,只得自己頂上捱通宵。「做到就做,我都慣了。」他悠然道,手上的速度卻絲毫沒有減慢,反而愈做愈快,左手掌帶上壓力手套,或許經年勞力工作,引起風濕。今年65歲的李生老來得子,天命之年得一子。如今膝下有一對兒女,為幫補家計,李先生今年雖已達退休之齡,卻未能退下來。

人人晚上都要瞓覺,通宵更當然找最唔鍾意瞓覺的那個負責啦。
50余歲深宵報販,鄧先生
鄧先生對報業前程感到悲觀,表示「做一日,算一日」。

李先生對面為鄧先生的報攤,位於街尾,明顯冷清許多,數十分鐘只有一名顧客。50多歲的鄧先生自小已隨父母擺檔,現日間交由親友代為看守,自己則負責通宵更。他晚上八時接更,到凌晨六時落更,回到家立即呼呼大睡,「人人晚上都要瞓覺,通宵更當然找最唔鍾意瞓覺的那個負責啦。」他自嘲說,兩隻眼袋慵懶地躺在眼底下,是無數個不眠夜的戰績。

互聯網普及,資訊變得唾手可得,他直言,紙媒已進入寒冬,「免費的資訊已然看不完,人們又怎會花錢買來看」。鄧無奈說,報攤青黃不接,新一代嫌報檔事業沒有前程,又辛苦,只能自己頂上,「而家做一日,算一日」。他曾聽聞山東街睡婆婆事迹,認為婆婆留守報攤是自己選擇,市民金錢和物資幫助未必能解決問題。

報販為李先生為了養家,因而要深宵工作。

捐助「睡婆婆」物資過剩

是夜,記者再到訪位於山東街的阿美報攤,由74歲陳復興掌舵。自其母親在40年前過世後,陳婆婆為思念亡母,長期守檔。

數年前,更於旺角和家人同住的家中搬了出來,全天候駐守報攤。婆婆年紀老邁,常在報攤打盹,後來索性帶上碎花枕,在檔口倒頭大睡,熟客因而笑稱她為「睡婆婆」。

睡婆婆兩度遇劫惹來全城關注,警方亦在附近加強巡邏。

去年9月,有賊人趁婆婆睡覺打劫,睡婆婆丟失逾3萬元,街坊聲討賊徒,直斥他沒良心,強搶老人血汗錢。今年7月2日,婆婆再遇劫。凌晨時分有南亞賊人搶劫,強行搶走掛在婆婆胸前的環保袋,婆婆反抗間跌傷右後腦,被人搶去萬餘元。事件引起了全城的惻隱,各界人士自發捐助婆婆。

數日間,捐款物資如雪花飛至。截至七月五日,婆婆已獲得逾20萬捐款,款項由隔壁涼茶舖劉先生存入婆婆戶口。熱心市民繼續聞風而至,高峰期平均約五分鐘便有一名善心人到訪。婆婆甫倒下便被拍醒,寒暄數句正欲倒頭大睡之際,又有人提着飯盒到來。

市民捐助物資過剩,報攤上下都擺滿物資。

約10平方呎大的報攤上,堆滿乾糧、紙包飲品、飯盒、還有超市券。約十多支礦泉水擺放在報攤周邊地上,還有數排紙包飲品。報攤頓成儲物桌,阿美報攤看不到報紙。

連日未能熟睡,婆婆倦極,收到捐贈金錢,連將放入環保袋的精力也缺乏,只能以拳頭緊緊栓着,睡躺在報攤上。市民林小姐關心婆婆健康,在紙板上寫上勸喻字句,提醒善心人行善之餘,若看到婆婆熟睡,請勿拍打驚醒。

市民林小姐在紙板上寫上勸喻字句,提醒善心人行善之餘,若看到婆婆熟睡,切勿拍打驚醒。

市民重複拍醒多次

有網民認為,港人有善心之餘,更懷着一股贖罪心態。對社會悲情故事特別敏感,蜂擁而至行善之餘,卻以自我角度出發,未有細想受眾需要的實際幫助。

有外傭捐獻後,以熟睡時婆婆做背景自拍;更有人無視報攤上已放了多份飯盒,購買了飯盒後硬要婆婆收下。「相信他們(市民)的出發點是好的,只是表達的方式錯了。」前來探望婆婆的林小姐說道。

婆婆只是普通人,並非動物及景點,社會上需要關心的長者很多,大家毋須集中於一人身上。
平等分享運動發起人曾志浩

平等分享行動發起人曾志浩表示,欣賞港人關心受欺凌長者,惟表達關心方式有改善空間,他認為,市民帶來的物資已「超出婆婆所需」,呼籲停止送食物。

他續指,現階段婆婆最需要休息,市民日夜來訪,反而阻礙休息,「她一天可能要重複自己經歷十次、二十次、一百次,上一秒睡着,下一秒卻被人拍醒。」有網民上載與婆婆的自拍至社交網站,曾希望大眾不要把目光集中於睡婆婆身上,形容婆婆只是普通人,並非動物及景點,「社會上需要關心的長者很多,大家毋須集中於一人身上。」

有與婆婆相識餓十餘年的街坊認為,與其為婆婆捐助金錢物資,不如平日多關心她,或留意她身邊有否可疑人物,充當她的守護天使。

油尖旺區議員兼資深社工的許德亮接觸婆婆多年,曾建議她搬入公屋,惟遭婆婆拒絕。許稱婆婆有自己的想法,旁人只能適時給予幫助,做善心之餘,更需尊敬他人意願。

清晨6時,街頭開始出現人潮。經過一夜工作,李鄧二人已然疲憊非常,眼神間卻依然閃爍着機靈,「唔使講到我哋(報販)好辛苦,若真的辛苦就唔好做!」鄧聲響依舊洪亮。

旺角的山東街,睡婆婆也漸漸蘇醒,繼續堅守這個報檔,一個帶着媽媽影子的報攤。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