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區休憩用地閒置多年 馬鞍山1公頃土地「擺足」20年始動工 

撰文:黃靜薇
出版:更新:

香港土地短缺問題嚴重,除了住屋用地,社福、休閒康樂等用地亦非常緊絀。為長遠規劃,政府在多區預留休憩土地作為公園或綠化區。《香港01》發現,部分已有指定用途的土地,即使已有規劃藍圖,但遲遲未有落成時間表。而馬鞍山一幅休憩用地,更丟空近20年,康文署今年才落實興建公園,開放予居民使用。有地區團體形容,爭取過程並不容易,「其實都好無助,咁耐以來都好似踢唔郁咁。」

將軍澳一幅休憩用地已空置多年,旁為單車徑及調景嶺碼頭。(黃靜薇攝)

香港有多幅已劃為休憩用地的地皮,多年來未有發展相應休憩設施,又或被其他政府部門以臨時撥地形式,「霸地」多年未有交還。《香港01》向地政總署查詢相關的38幅休憩用地使用情況,當中有6幅已預留作發展指定的公園或綠化區的用地,由康文署負責落實發展。

該幅用地位於將軍澳至善街。(黃靜薇攝)

地政總署亦稱,未有備存該6幅用地的空置年期,以及確實移交的時間表。雖然用地有長遠發展計劃,但康文署卻遲遲未動工,其中以將軍澳至善街、調景嶺碼頭旁的一幅「閒置」官地為例,連接將軍澳海濱公園,不時有市民在附近跑步、晨運,附近亦設單車徑,但惟獨該幅用地仍是一片荒蕪。

一公頃公園地 圍封多年變林木區

根據西貢區議會2014年的文件,該幅「閒置」官地已預留作將軍澳第65區河畔公園,面積約1公頃的土地,計劃興建園景花園、兒童遊樂處、網球場及健身設施等。

根據Google衛星圖顯示,該幅空地2012年初時仍未圍封,有供車輛停泊的道路。但翻查2017年的高空圖,已變成一片林木帶。

+1

議員批政府「走數」

西貢區議員謝正楓表示,該幅用地已空置多年,雖然政府有具體規劃,但拖足五年仍未進行任何工程,恐怕落實之日仍遙遙無期。他批評政府對區內欠詳細規劃,「不斷咁起樓,但無足夠文娛康樂、亦無完善交通。」他續指區內缺乏公眾網球場,河畔公園以及擬建的暖水游泳池亦遲遲未落成,居民入伙多年仍無法享用設施。

馬鞍山錦豐苑及聽濤雅苑之間的一幅休憩用地,面積約0.8公頃。(黃靜薇攝)

馬鞍山空地 市政局年代已討論作休憩用途

此外,馬鞍山錦豐苑及聽濤雅苑之間,一幅面積約0.8公頃的休憩用地,有居民稱入伙至今接近20年,該用地一直用鐵絲網圍封,未知用途為何。

翻查資料,沙田區議會文化、體育及社區發展委員會曾於2009年8月的會議上討論,表示收到多項進一步改善沙田區文康設施的意見,而聽濤雅苑與錦豐苑之間的一幅土地,日後將考慮發展成休憩用地。

馬鞍山社區幹事吳啟泰表示地區組織早於2010年已開始向康文署爭取,興建休憩公園。(吳啟泰提供)

然而,該幅用地至今仍寸草不生。馬鞍山社區幹事吳啟泰指出,早於市政局年代已就該幅地皮的長遠用途展開討論,惟多年來只談空話,未有任何時間表落實。

他續指,地區團體不斷要求開放空地,並在2010年開始向康文署爭取在上址興建休憩公園,但署方僅答應在2012年開放一條小通道,居民才不用「兜大圈」,可直接穿過抵達另一屋苑,「其實都好無助,咁耐以來都好似踢唔郁咁。」

及至去年的施政報告宣布,將逐步美化和開放經選定的閒置土地,透過政策推動項目。康文署始在上月初展開工程,計劃將用地改建成綠化帶,預計今年第二至第三季內完工。

團體:人均休憩空間「夠數」 政府無動力增加

拓展公共空間公共關係總監黃佳能表示,政府提供休憩用地的標準,是根據人口數目按比例規劃,故有機會出現居民先入伙,再興建公園、康文設施的滯後情況。

他續指,本港人均休憩空間標準是2平方米,從客觀數據分析,將軍澳、馬鞍山區內不乏公園、海濱長廊,所以在數字上休憩面積「充足」,政府部門無逼切性開放閒置用地,「但如果居民有需求,係咪可以暫時畀團體租用呢?」他建議政府可成立統籌辦公室,集合已預留發展、但仍閒置的用地,供機構申請短期用途,善用每一吋土地。

康文署:未有發展時間表

康文署發言人表示,將軍澳第65區河畔公園、室內暖水游泳池及體育館工程計劃,會按照既定工務工程程序就具體的工程範圍作進一步籌劃,並適時諮詢西貢區議會地委會。署方指,現正全力推展獲納入《行政長官2017年施政報告》中「體育及康樂設施五年計劃」内的26個體育及康樂設施項目,以及為另外15個體育及康樂設施的項目進行技術可行性研究,本署會因應五年計劃項目的推展進度,再為其他工程項目作進一步籌劃及擬定發展時間表。

至於錦豐苑旁用地,康文署稱已2012年6月開放供市民使用,但強調發展成休憩公園目前並不是沙田區議會建議的「優先項目」,並正在上址進行「園景美化工程」,工程項目包括園景設計、土地平整、移除狀況不良樹木、鋪設灌溉系統、栽種植物及加裝圍欄等,有關工程預計於2019年第三季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