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康復者重返醫院任義工 與病童、家屬同行:你並非一個人

撰文:陳倩婷
出版:更新:

復活節象徵着「重生」,對患腎病、需長住醫院的兒童而言,「重生」或許等同完全康復的剎那。
馮褘曾患腎病,而女兒亦不幸同患此病。她對疾病帶來的不安及擔憂最清楚不過,已康復的她4年前決定重返醫院擔任義工,為的是令病童明白,康復的路上並不孤單,生命亦不止於一片灰暗。這股正能量影響了現年12歲的病童佩雯,疾病一度令她感沮喪,「為何我跟其他小朋友不一樣?」,不過眼見病人義工成功康復的例子,她相信終有一天自己亦能痊癒。

病童在復活節前夕應節,製作復活蛋及DIY音樂盒。(瑪嘉烈醫院提供圖片)

瑪嘉烈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科的病童這天齊集一起,準備製作自己的復活節音樂盒及復活蛋,馮褘從旁協助病童,她除了是義工團隊之一,本身亦是腎病康復者,其女兒現在同患腎病需接受治療,集多個身份於一身,病者的不安與家長的擔憂,她全都瞭然於心。

4年前,馮褘毅然投入義工行列,望以過來人的經歷為病童及家屬帶來希望,令他們明白,康復路並非得他們自己一個走,生命不是只得灰暗,她亦會透過聆聽家屬傾訴,減輕照顧者的壓力。

佩雯(左)獲前病人義工馮褘(右)鼓勵,重拾對康復的盼望。(瑪嘉烈醫院提供圖片)

一度自問「為何我跟其他人不同」 病童獲義工鼓勵重拾痊癒希望

康復成功的例子彷如為病童注入「強心針」,患上蛋白尿的佩雯自言曾因病衍生各種負面想法,自問為何跟其他小朋友不同,術後肚上的疤痕亦一度令她很介懷。被迫放棄打籃球的她,透過參與醫院內的不同康樂活動重拾歡顏。

佩雯稱,有其他病人安慰自己「世界上不只你一人患病」,她失落時亦會跟病人義工傾訴,日漸接受患病的事實,而且見到有病人義工成功康復,令她相信自己終能如其他人一樣,有康復的一天。

馬立德醫生(左)希望為病童舉辦的活動,有助他們保持堅強及完整的心靈。(瑪嘉烈醫院提供圖片)

九成半參加者活動後感快樂、自信

瑪嘉烈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副顧問醫生馬立德表示,兒童及青少年有長期病患,心靈遭受打擊,醫者除了「醫身」外亦必須「醫心」,故醫院不時舉辦活動,希望令「生病」一詞,除了等同長留醫院及服藥之外,亦賦予更多正面意義。

醫院的統計顯示,有九成半的參加者參加活動後,感到快樂、自信及健康。未來的病童活動料將更多元化,包括舉辦自助繪畫(Art Jamming)、曲棍球班及溜冰活動等,務求令病童的心靈更完整及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