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民研解散 民調漸少影響公共討論 學者:如沒民調是社會退步

撰文:陳嘉慧
出版:更新:

長期調查特首及政府民望的港大民意研究計劃,早前宣佈將脫離港大,成為獨立的研究機構「香港民意研究所」,料首年需眾籌600萬元維持恆常民調項目。理工大學的政策研究中心去年亦因成本問題暫停民調,大學對投入似乎越來越少。
有學者指,如果香港沒有了具公信力的民調,「可說是社會退步。」對於香港民意研究所將以籌眾方式營運,學者認為,民調的急切程度或不及其他議題,較難說服市民捐款,亦擔心日後演變成誰付得起錢做民調,誰就可以設定公共討論的議程。

有多年民調經驗、現為中大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顧問的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蘇鑰機指,過往本港許多重要的公共討論中,民意調查均扮演重要角色,因為民調能客觀呈現社會如何看待一件事,「好難想像﹙香港﹚沒有了民調為市民提供這些資訊。」他又指,民調結果雖然不是政策制定的唯一考慮因素,但若果缺乏具公信力的民調,討論只會淪為「鬥大聲」,「可說是社會退步。」

民調亦可對政府及政治人物的聲望作長期追蹤。例如前特首曾蔭權說過「民望如浮雲」,回應任內因副局長及政治助理委任風波致民望大跌一事;蘇鑰機指,特首民望調查正好為事件提供量化記錄,捕捉曾的民望轉捩點。

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蘇鑰機指,本港許多重要的公共討論中,民意調查都扮演重要角色,民調能客觀呈現社會如何看待一件事。﹙陳嘉慧攝﹚

民調成本高 獨立營運壓力大

不過民調需重覆多次才可得出趨勢,若不依賴大學,還有機構可以跟進類似項目嗎?蘇鑰機解釋,大學的優勢在於研究中心租金壓力較少,而研究人員的薪酬、工作性質更具彈性,例如員工可同時做民調和教學,也可申請研究基金支付民調費用,減輕研究中心財政壓力。此外,由大學附屬機構發起的問卷調查,市民更願意回應,工作過程會順利一點。

他認為民調中心若作為獨立機構運作,經濟壓力會非常大,預料每次民調成本至少3、4萬元,另未計及其他營運成本。

憂慮:誰付得起錢 誰就可掌握公共討論議程

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客席講師梁啟智亦對眾籌民調前景感到擔憂。他指,香港已有不少眾籌項目,並且每件事都看似很緊急,但民調查通常不會即時有成果,「可能十年之後才有用,鬼畀錢咩!」

早前,港大民研計劃總監鍾庭耀表示,新成立的香港民意研究所會保留與現時基本上一致的研究方式。不過梁啟智憂慮,民調費用高眾籌或無以為繼,「誰付得起錢做民調,誰就可以設定公共討論的議程」。他認為,民調應該由大學主導,作為研究計劃長時間投資。

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客席講師梁啟智亦對眾籌民調的前景感到擔憂。他指,香港本來已有不少眾籌項目,並且每件事都看似很緊急,而民意調查通常不會即時有成果。﹙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