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者老齡化漸成趨勢 鄰舍輔導會向被照顧者推生死教育

撰文:鄧穎琳
出版:更新:

香港面對老齡化問題,愈來愈多患病或殘疾人士的照顧者為年長人士,有關家庭除了需要有互助網絡支援、學習實際照顧技巧,更需心靈上的支援。
鄰舍輔導會總幹事戴健文直言,近年照顧者年紀普遍較以往大,「不少都是80、90歲照顧60、70歲」,加上他們的情緒易互相牽動,有關家庭宜接受生死教育、未雨綢繆,「學習經歷生死需要時間,對智障、殘障人士更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鄰舍輔導會總幹事戴健文。(鄧穎琳攝)

宿友照顧者平均年齡達60至70歲

隨着人口老化問題,年邁者照顧殘障親人的情況越見普遍,鄰舍輔導會怡欣山莊執行幹事馮麗透露,十年前該山莊宿友平均年齡約35歲,照顧者平均為50至60歲,但現時照顧者平均已達60至70歲,更有個案是逾90歲父母照顧六十多歲的子女,例如其中一名宿友的母親已年屆90歲,惟她每天都會帶著湯水、粥品前往山莊探望女兒。

鄰舍輔導會總幹事戴健文直言,近年照顧者年紀普遍較以往大,「不少都是80、90歲照顧60、70歲」,除了要學習實際照顧技巧,更需要接受生死教育。

戴健文表示,被照顧者分主要為智障人士、身體老化、殘疾人士,當中有被照顧者智力正常,卻失去語言及行動能力,難以表達自己;他們多十分依賴照顧者,情緒亦會受照顧者牽動。

研究以藝術結合生死教育 助智障或殘疾人士學習面對離別

考慮到愈來愈多被照顧者的年紀較照顧者年輕,鄰舍輔導會早前開展試驗計劃,研究生死教育結合藝術,透過繪畫及說故事協助智障或殘疾人士表達對生死的感受及擔憂,希望未雨綢繆,協助有關家庭預先學習面對生離死別,「始終學習是要持續,而學習經歷生死需要時間,對智障、殘障人士更是一個很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