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房屋】老婦確診柏金遜症 憂入院舍夫難自理:過一日得一日

撰文:張嘉敏
出版:更新:

房屋問題彷如城內的夢魅,新一代置業夢固然難實現,惟於人口老化趨勢下,銀髮族的住屋需求同樣高企。
走進李婆婆的公屋單位,五臟雖小卻恰好足夠一對老夫妻同住。養育子女成人、亦有棲身之地,生活本應無憂。不幸婆婆卻在14年前確診柏金遜症,失去自理能力卻只能與年逾七十的丈夫互相依靠,「佢看不到我就同佢看,我行唔到佢就拖我行;」惟隨著枕邊人年紀漸長,二人頓憂日後失去對方的日子,批評政府從無顧及雙老的需要:「我最驚佢唔識翻來搵我...到時過得一日得一日。」

李婆婆與丈夫二人同居在公屋單位。(高仲明攝)

踏入李婆婆的公屋單位,牆上掛滿一幅幅家庭照、泛黃的結婚照。二人雙依雙伴數十載,「三個仔女都幾十歲啦,有晒自己家庭。」勞碌一生撫育孩子成人後,李婆婆卻不幸在14年前確診柏金遜症,由初時右手右腳乏力,到現時需要依賴藥物控制身體震抖、甚至開口說話亦有難度,「夾菜夾唔到、寫字寫唔到,想裝杯水都唔得。」

去年不慎滑倒 身體情況轉差

李婆婆以往為「一家之煮」,笑言丈夫不懂煮食,過去均由其照料一日三餐。不過,隨著病情漸趨惡化,李婆婆甚至難以外出買菜。她憶述於去年的除夕夜,一心打算親手烹調晚飯,讓兩口子能歡渡歲晚,「都無去買餸好耐,打算去求其買。」未竟當日於街市的扶手電梯跌倒,需要送院留醫,「醫生話我唔跌得幾多次啦。」

屋內掛著二人的結婚照片。(高仲明攝)

入院後聽從醫生勸告,獲轉介至社區中心為其安排輪候院舍,李婆婆心中最惦記同樣年老的丈夫。自從李婆婆出事後,其丈夫身體狀況亦趨轉差,不僅雙眼有白內障、血壓高等老毛病,甚至連記憶力亦急轉直下,「一齊去買餸,佢話驚街市人多容易跌倒,叫我坐喺一個位等,然後又唔記得我喺邊;」李婆婆坦言丈夫的失憶情況漸為頻繁,「驚佢有一日唔識翻來搵我。」惟礙於其丈夫未被確診任何病患,李婆婆估計難以替其輪候院舍服務。

+1

二人居於公屋單位,於外人眼中起碼無需擔心住屋問題;不過李婆婆坦言於二人而言,最大的困難在於照顧,「如果可以安排到住院舍,我可以還翻間公屋畀政府。」她續稱,二人於經濟上既未能負擔私營安老院,無奈丈夫未能符合輪候安老院舍的資格,「香港政府無顧及兩老的情況,無替過老人家著想。」對於政府推廣的大灣區養老,李婆婆斷言拒絕,有感於內地猶如與子女斷絕聯絡,「上到去即是死路一條。」談及養老,李婆婆語帶無奈,「我自己諗唔到可以點養老。」對於未來,她只能回答:過得一日得一日。

根據現時社會福利署的指引,若長者提出需要長期護理服務,需要先由指定服務單位提據其需要作出評估,並安排合適的護理服務。倘若長者被評定為身體狀況良好,中央輪候冊則不會接納其提出的申請。根據社會福利署去年底的數字,截至去年11月有超過4萬人輪候資助院舍服務,當中平均輪候時間為38個月,即長者需要平均輪候超過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