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議會】文件八大問題 表決不記名撥款欠細節 新議員倡透明化

撰文:陳嘉慧
出版:更新:

新一屆區議會正式上任,由上屆18個區議會全由建制主導,轉為由泛民控制當中17區。以往一直有聲音批評,區議會欠缺透明度,例如有區議會不允許民間直播會議,撥款審批資料欠細節等。有建議指,只要不涉及私隱或商業機密,區議會應盡量以適當的格式,在網站上公開會議、撥款、議員開支等文件。《香港01》翻查區議會網站及文件,發現八大問題。
有新任區議員計劃,上任後即處理問題,令區議會資訊更公開、透明。

▼即睇區議會文件八大問題▼

+3

1. 文件格式不一:

中西區區議會使用Microsoft Word文件格式發放會議紀錄,而其他17個區議會則使用PDF格式。

2. 文件欠分類 相關議題文件難尋:

區議會網站上,文件按會議分類,同一議題的討論文件,有時會歸類為大會文件,有時則歸類為委員會會議文件,而非按主題分類。

3. 部份發言紀錄不記名:

屯門區議會並不提供記名發言紀錄,市民除親身旁聽會議或重聽完整錄音外,無從得知自己所選出議員在會上的表現。

4. 部份表決紀錄不記名:

市民若想了解議員對不同議題的立場,查看會議表決紀錄會是個好辦法。不過,記者翻查18個區議會的會議紀錄,發現只有7區提供記名表決紀錄,其他11區則只有不記名表決紀錄。

5. 議員出席時間表示方式不同:

會議出席率是衡量議員工作表現的方法之一,現時所有區議會均統計並公開議員出席率。然而這個數字並未計算議員遲到、早退的情況。

雖然所有區議會都有將議員出席時間列載於會議紀錄中,但部份區議會如荃灣等,將未有出席完整會議議員的到席及離席時間,夾雜寫在會議內容中,市民若想比較,則較為困難,至於中西區、元朗區等,會將議員出席時間集中列明。

6. 委員會及工作小組資料欠開放:

區議會大會會議錄一般都提供完整逐字稿,而委員會及工作組的會紀錄則不一定有完整紀錄,多數只提供摘要或綜合意見。

7. 撥款財政報告難尋:

每個區議會每年均有上億元撥款,用於「社區參與計劃」活動、「地區小型工程」、「社區重點項目」等。由於撥款涉及公帑使用,理應更開放透明,各區現時均會將撥款財政報告上載至網站,然而各區格式不一,部份細節欠奉,亦未見整合於網站同一位置,或以適當的格式發放﹙涉及金額及數字可採用Excel或更開放的CSV格式﹚,市民難以對撥款作監察比較。

8. 部份會議紀錄上載需時3個月以上:

各區會議紀錄一般會在獲得通過後1-2個工作天內上載,而記者翻查區議會網站發現,不少區議會9月曾召開大會,部份地區3個月後仍未通過及上載會議紀錄,當中南區區議會7月大會議紀錄,至12月23日仍未上載。

剛上任的社區前進油尖旺區議員林兆彬指,以往區議會資訊不透明,市民不關注,議員不提出,然後區議會變得更不透明,形成惡性循環。

區議會曾引過時規則阻直播

他曾就旁聽人士可否直播會議等問題,致函18個區議會查詢,發現區區情況不一,油尖旺區容許直播,而荃灣、葵青等就引用過時議會常規,指會議期間不得使用手提電話,拒絶公眾人士使用手提直播。

林兆彬認為,市民較從前更關心社會,而新一屆區議會由民主派主導,對改善議會如直播等已有共識,認為未來四年會是改革的好時機。﹙陳嘉慧攝﹚

林兆彬認為,直播包括大會、委員會、工作小組在內的所有會議,有助提高透明度和向市民問責,自己亦自去年起直播油尖旺區議會的各類會議,但認為長遠應由官方負責。他亦就此向民政處反映,對方表示可就費用等作相關研究。

除此之外,林兆彬留意到區議會每年有數億元的「社區參與計劃」活動撥款,惟網上資料欠缺細節。新一屆油尖旺區議會將於1月7日舉行首次大會,會上需審批上屆未完成的活動撥款申請。林兆彬指,區議員早前獲得的資料亦僅包括費用總額、申請團體及活動日期等,要進一步查詢才可得到更多細節。

倡網上公開撥款開支細節、申請計劃書等

他認為,區議會長遠可參考立法會做法,提供撥款開支細節、團體提交的撥款申請計劃書,以及議員辦事處營運開支等詳細資訊,只要不涉及私隱或機密,均可在網上公開。

另外林兆彬在競選政綱上提出,將改革油尖旺區議會,包括直播所有會議、廢除授權票、召開公聽會、引入「參與式預算」和修訂撥款指引。他期望透過修過議事常規等方式,可在一年時間內完成。他又認為在現時社會氣氛下,市民較從前更關心社會,而新一屆區議會由民主派主導,對改善議會如直播等已有共識,認為未來四年會是改革的好時機,還市民一個公開透明的區議會。

葵青工程無勘察、工程顧問資料

公民黨新任葵青區議員譚家浚在安灝選區開展地區工作已三年多,為跟進地區議題,查閱過不少區議會文件,亦發現有類似問題。

譚家浚認為,以往民主派一直批制建制派,而現時主導議會,要決心去蕪存菁,令公眾感覺到區議會是個重要的地方。﹙陳嘉慧攝﹚

他以自己選區內一項「在牙鷹洲花園加建無障礙通道」的工程為例,指出網站上僅可找到一個「議員及地區人士提出的新增地區工程撥款申請」列表,僅僅披露工程名稱、倡議人、造價、目的、優先次序和總分等簡短資訊。他進一步指出,該工程涉及私人屋苑和康文署公園地權等複雜問題,相關勘察報告、工程顧問評價等應向市民公開。他曾向秘書處索取相關資料,之今未獲回覆。

撥款主委制存廢尚待討論

活動撥款方面,葵青以往採用「主委制」,即在每屆區議會之初,相關活動工作小組會就地區節日、回歸慶祝等活動﹙不包括康文署、互委會等團體舉辦的活動﹚選出主委。主委可於推薦名單中揀選合作團體並決定大部份活動細節。譚家浚認為,在「主委制」下,撥款審批以至活動細節均缺乏充份討論,「不是完全無討論,只是將討論放在前面,討論為甚麼你可以做主委。」他表示,區內議員將討論如何改良或應否保留「主委制」。

往屆葵青區議會以主委制方式舉辦部份撥款活動。﹙2016-2019年度葵青區議會節日工作小組文件截圖﹚

他續指,實際上公眾可到區議會秘書處申請查閱撥款單據。「咩叫公開?」他反問,若公眾必須親身到辦事處才可查閱,這是否公開?

區議會為諮詢組織 重大改革或不易

公民黨早前提出「百日議程」,倡議改革區議會,包括改革撥款方式、會議紀錄、研究設立獨立的區議會秘書等。有份商討的譚家浚坦言,區議會只是個諮詢組織,並且由各區民政處負責文書處理及行政事宜,不如立法會般設有行管會,可自主統籌相關行政工作,在議會常規之外的大改革絶非易事。如改動涉及重大條例或財政撥款,更需要政府同意,才可提上立法會。

但他回想,以往民主派一直批制建制派,而現時主導議會,要決心去蕪存菁,令公眾感覺到區議會是個重要的地方。他指,縱然部份目標難以在短期內實現,待選出各區主席後,可設立區議會主席聯席會議,商討相關標準,一步步推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