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角碼頭直擊】檔戶滑梯供倒海鮮 近岸放生積德變殺生

撰文:羅俊文 林若勤
出版:更新:

兩個月內發生4宗巴西龜「被放生」的悲劇,令人反思放生本質,究竟在於積福,抑或好心做壞事。
《香港01》直擊放生熱點北角碼頭,有海鮮檔代善信在碼頭自設滑梯,將一箱箱海鮮倒進海裏,那邊廂距離放生點只有50米的近岸,有數名「釣魚郎」駐守。保育團體表示,大部分在碼頭放生的海鮮命運堪虞,除了要避開魚鈎「追捕」外,牠們還要承受近岸的受排污渠污染的水質,可謂九死一生,故建議善信揀選本港水域的原有海洋物種,並且到海岸公園等水質較好的地方放生。
攝影:林若勤、梁銘康

記者在北角碼頭直擊,善信用網撈起數以百計海鮮,再放進維港,但保育團體指近岸地區水質受污染,不宜放生。(林若勤、梁銘康攝)

放生本為祈求積福,讓被抓或被販賣的動物重獲自由,但漸漸地放生成為一門生意,不少商戶自己養海鮮,自己經營放生生意,扭曲放生本意,有商戶甚至不理放生地點及物種,最終造成生態破壞,積德不成反作孽。愛護動物協會今年7月起接獲本港不同泳灘職員通知,至今已檢獲三百多隻懷疑被「放生」的巴西龜。

海鮮檔:樣樣海鮮都可放生

這三百多隻巴西龜,其實只是冰山一角。記者8月底到其中一個放生熱點北角碼頭,發現不少海鮮檔都將「放生」兩字放在當眼處作招徠,部分貼上佛堂舉辦放生活動的海報。有海鮮檔店員向記者游說:「放生可以積德,客人買來放生的話可以收平啲。」店員又指可以免費出船到維港中心放生,但如果要到西貢等水質較好的地方,則要包船另加收費。

店員續指,多數人會放生龍躉、花尾躉,亦有人會放生海螺、象拔蚌、蟹類和泥鯭等等,又說大部分海鮮都是從南中國海捕獲的,但亦有養殖的海鮮可以放生,例如沙巴龍躉,不過就沒有巴西龜。至於什麼海鮮少可以放生,不會造成生態破壞?店員說:「其實樣樣海鮮都可以,不過唔係人人都信,所以我通常都會叫客人隨緣。」

北角碼頭海鮮店附近,設有祭壇、畫像、神像和經文,並且放有香燭和生果作祭品,有人更自設兩條連接大海的滑梯,專門作放生之用。記者視察當日,剛好有兩名女善信正在放生。

北角碼頭部分海鮮檔,貼上「放生」兩字的橫額,旁邊有佛教相關的海報。
早前的4宗巴西龜被放生事件,最少有300隻巴西龜被救起,現正被暫時安置在愛護動物協會等候被領養。

不願多談會否破壞生態

現場所見,穿有水靴的海鮮檔店員先將海螺、麵包蟹、三點蟹、油錐、黃立倉和泥鯭等多種海鮮放在9個巨型橙色膠箱內,女善信再用網撈起海鮮,並倒在不停注水的滑梯上,一堆堆海鮮就這樣沿滑梯「嘩啦嘩啦」地沖入維港,最少有6款海鮮,每種海鮮最少放生了50隻,女善信頌經後便離去,整場放生儀式歷時逾20分鐘。

放生期間善信向海鮮檔店員問:「碼頭咁污糟,會唔會整死啲魚?」對方回應:「有機會,但好微,因為個海實在太大喇。」

兩名善信離開碼頭後向記者透露,自己是信徒,今次代表公司放生,過往也有不少類似活動。二人聲稱知道岸邊水質的污染比較嚴重,所以過往多數會坐船到海中放生。至於會否擔心放生會破壞生態,甚至變成殺生,此時她們均表示不願多談。

負責整場放生儀式的海鮮店職員透露,兩人放生的9大箱海鮮價值1.8萬元。他續指,每逢初一、十五都有不少善信來到購買海鮮放生,認為這是一種功德。至於維港近岸是否適宜放生,職員表示:「個海咁大海鮮自己識游走!」不過,記者發現,在放生地點附近的碼頭石躉有人正在釣魚,未知是一般市民或是海鮮店職員,而50米外的碼頭亦有其他市民在釣魚,更有人釣得一條不常見的油錐,未知是否剛剛被放生的海鮮。

 

記者早前到北角碼頭,發現被放生的海鮮沿着這條滑梯,沖入維港的近岸大海。(資料圖片)
放生後兩名善信就簡單地頌經,海鮮店店員指早前已進行其他儀式。

碼頭受排污渠污染 團體籲勿在此放生 

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總監程詩灝表示,市區碼頭並不是放生的理想地點,因為碼頭的海底大多為大石,未能為棲息於珊瑚的魚類提供居所,而且這些地方往往接近排污口,水質一般較差,被放生的物種很易因不能適應環境而死亡。翻查環保署2014年海水水質報告,北角碼頭的大腸桿菌數目為每百毫升2700個,超出水質指標每百毫升610個3.4倍。

除放生地點要注意外,放生物種也有講究。記者也在網上找到3間經營放生的商戶。在北角碼頭兼做放生生意的海鮮檔負責人周先生向記者說,放生位置通常在西貢碼頭,如有需要可額外加錢到石澳放生,放生物種可謂多不勝數:「魚、蝦、蟹都有……你自己來檔口揀吓放咩又得,我幫你揀又得。」

周先生又透露,龍躉是放生的熱門之選,其中沙巴龍躉每條最輕也有約5至6斤,每斤索價逾百元,即每條1,600元便有交易,如大量購買,會提供折扣:「放100條都得,幾多條我都做到,無咩問題……不過要預早幾日講囉。」至於近來多次「被放生」的巴西龜,周先生則說「無貨」,又指放生龜不合法。

另一間北角海鮮店也有經營放生生意,負責人向記者說店內有多款不同的海產供客人放生,平價的有泥鯭、石斑,價錢稍高的有花尾和沙巴龍躉,其他物種有海螺、海星、鮑魚、八爪魚。「只要放落海能生存的,都可以放生。」

生長速度及食量均驚人的「人工變種魚」沙巴龍躉,一旦被大量放生,恐造成生態災難。(資料圖片/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提供)

沙巴龍躉食量驚人 大量放生釀生態災難

程詩灝表示,商戶聲稱可放生的物種當中,沙巴龍躉對生態破壞最嚴重。他解釋,沙巴龍躉是花尾龍躉及老虎斑經人工方法混種出來的魚,其生長速度異常快,同時需要大量食物支持其生長,舉例老虎斑需要4至5公斤食物才生產1公斤肉,沙巴龍躉的食量是老虎斑的4至7倍,若集中在一個地方大量放生,沙巴龍躉會壟斷整片水域,捕食大量小魚,與其他本地肉食魚類如紅斑等競爭食物來源,破壞生態平衡。

據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的調查發現,多個放生熱點如西貢、荃灣、紅磡及北角均有沙巴龍躉的蹤影。

程續指,沙巴龍躉本來主要供食用,惟近年內地及台灣大量繁殖,令其售價降低,更成為放生界的「新寵」,至於有商戶說可一次過放生100條沙巴龍躉,程指出100條只屬等閒事,試過有放生團一次過放生500條沙巴龍躉,情況不敢想像。

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早前推出《永續環保放生指南》,為市民提供一個有利生態環境的放生指南,教授市民如何選擇合適的地點及物種放生,例如芝麻斑、花尾龍躉、紅斑這些魚類都在本港常見,且不會對海洋生態帶來嚴重災害。

《指南》雖建議市民合適的放生物種及地點,惟程詩灝強調自己不主張放生任何物種,但認為放生是一個宗教儀式,在法例未能禁止之前,冀藉《指南》提供一些辦法,減低放生對生態的損害。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