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立茲獎|路透社憑香港反修例奪突發攝影獎 港人攝記籲支持傳媒

撰文:鄭秋玲
出版:更新:

新聞界最高榮譽獎項之一「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揭曉。路透社報道去年香港反修例運動,獲突發新聞攝影獎。路透社總編輯Stephen J. Adler表示,攝影團隊捕捉到香港抗議規模,在最前線描繪香港人的故事,由和平遊行開始,演變成最大的政治危機,這些影像充滿啟發且令人難忘,感謝每位攝影師的勇氣和毅力。
獲獎攝影團隊中包括本港攝影記者、香港攝影記者協會前主席蕭文超(Tyrone Siu),他說能以港人身份參與採訪是一項榮譽,其他傳媒同業亦努力、盡責地記錄事件,見證每一個香港關鍵的歷史時刻,呼籲港人支持傳媒工作。

▼普立茲獎突發新聞攝影 路透社20張獲獎相片▼

+15

獲獎的該輯影像作品,記錄了標誌性的百萬人大遊行、7月1日示威者衝入立法會、11月的中大及理大事件、人鏈活動等。

涵蓋的畫面亦包括,警方發射催淚彈及橡膠子彈、示威者被制服、不同政見人士被毆、義務急救員為受催淚煙影響的市民治理等。

「普立茲獎」肯定路透社報道去年香港反修例運動,是記錄了市民抗議公民自由及自治權被侵蝕的過程,形容有關影像是寬廣及具啟發性。

獲獎的攝影記者為Tyrone Siu(蕭文超)、Adnan Abidi、Ammar Awad、Anushree Fadnavis、Willy Kurniawan、Leah Millis、Athit Perawongmetha、Thomas Peter、Kai Pfaffenbach、Jorge Silva和Susana Vera,其中蕭文超為香港人,曾任香港攝影記者協會主席。

路透社攝影記者蕭文超(Tyrone Siu),曾任香港攝影記者協會主席。(香港攝影記者協會圖片)

蕭文超:以港人身份報道是榮譽

蕭文超指,能夠以香港人的身份、透過報道香港事件而獲此高榮譽的獎項是一件非常特別的事,證明了過去一年香港人發生的所有,值得國際社會去了解和關注。「可以參與反修例運動的報道,是我作為傳媒的一項榮譽。我的工作只是謹守崗位,記錄真相,讓所有事情如實呈現。過去六個月來,每一個香港人,不少都承受了無法言喻的犧牲和傷痛,有些人甚至已不在身邊,我無法用言語帶來安慰,但希望他們知道,他們的努力歷史會記錄下來,我也相信透過新聞攝影的力量,可以為社會帶來一些改變。」

蕭文超是攝記團隊之中唯一的香港攝影記者,他說除了採訪亦需要協調多名前來支援的外籍同事,但這個獎項絕非一人努力的成果,他感謝團隊之中每一位合作無間的戰友。「我亦見證着身邊很多同業一樣努力、盡責地記錄事件,見證每一個香港關鍵的歷史時刻,並留下許多優秀作品,成為港人共同擁有的經歷。他們也一樣值得大家的支持和肯定。希望大家會繼續支持傳媒的工作。」

▼普立茲獎公布詳情▼

「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被譽為新聞界的奧斯卡,是美國新聞界的最高榮譽。獎項是哥倫比亞大學紀念美國報人普立茲(Joseph Pulitzer)而設立,普立茲於1911年去世前將所有遺產捐給哥倫比亞大學,該校新聞學院就是用普立茲的捐款成立。受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影響,普立茲獎主席Dana Canedy在家中透過網上公布得主,有別於以往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頒獎典禮上宣布名單。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獲得三獎,其中揭露紐約市計程車業的掠奪性貸款問題,奪調查報道獎;以俄羅斯總統普京政權系列報道,奪國際報道獎;以黑奴角度看美國起源的報道,贏得評論獎。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團隊以地球極端氣溫效應的系列報道,奪得解釋性報道獎。

美聯社憑藉呈現印度取消克什米爾半自治地位後的人民生活情景,贏得專題攝影獎。

普立茲獎主席Dana Canedy於疫情中在家頒獎,表示很諷刺,「很諷刺,普立茲獎最一開始在1917年6月頒發,不到一年遇到1918年西班牙流感大流行。在本季空前不確定性期間,我們確知的一件事就是新聞業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