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保校譽 排斥、勸退特殊教育需要學生 16年融合教育失效?

撰文:廖潔然
出版:更新:

融合教育推行16年,原意是讓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特教生,SEN)融入主流,但不少特教生在主流學校未能得到適切支援。資深校長更透露,個別學校為維持學校成績,排斥這些學生、屢有勸退個案,甚至收生時標榜「本校無特教生」,融合教育有「假融合」之嫌。
有讀寫及言語障礙的王啟明(化名),過去曾轉校2次,小學校長直指他「無咁嘅能力喺我間學校讀書」。中學校長在啟明重讀3次中一後,以「無學位」為由勸退他。啟明雖被認定「無能力」,但在新校的獨特教學法下,成績竟有明顯進步,更順利升讀中二。
另一位有讀障的小四生陳家欣(化名),卻沒有啟明的運氣。家欣在原校追不上學習進度,陳母以為找到學校願意取錄家欣,最終卻因成績差、需「讀卷」才能考試而被拒。
立法會議員張超雄批評,殘缺的融合教育制度正在欺凌特教生,教育局卻視而不見。

王啟明中學轉到一所大力發展融合教育的學校後,不但成績有進步,也回復自信心了。(鍾偉德攝)
啟明坦言,在舊校讀書時不喜歡讀書,功課即使懂得做也不想做。(鍾偉德攝)

啟明的讀寫及言語障礙於初小時已被識別,他小學經歷1次轉校後,總算順利升中,但英、數都是弱項。王父憶述,校方當時雖然有為兒子安排「一對一」補課,但實情只是一味著啟明「留堂」至晚上7、8時,自行計算老師拋下的幾道題目。

如此「補底」沒有令啟明的數學成績長進,反增強了他的挫敗感,加上默書、測考總是「滿缸紅」,啟明坦言,當時極不喜歡讀書,因為「覺得自己讀不到、功課也不會懂得做」,甚至想過逃學。

啟明15歲時,在舊校完成第3年中一,其學科總平均分仍然不及格,校方終於明言不可讓他升班,又指再不能提供剩餘重讀學位,勸其退學。

做家務也顯得無自信、無動力,覺得好可惜,唯有在家中幫手教。
啟明的父親
鄧婉芬指,學校為確保學生可自行選擇適合自己的試卷,相關家長信都會要求學生簽名作實。(龔慧攝)

新校幫助下 親證非「無能力」 

王父輾轉為啟明轉校到紅卍字會大埔卍慈中學(下稱卍慈,卍讀作萬)。該校融合教育主任鄧婉芬指,啟明的學術根底近乎零、學習動機低,故要求已16歲的他讀第4年中一。

根據教育局指引,主流學校只需為情況最嚴重的特教生擬定「個別學習計劃」(IEP),但卍慈一向會為所有特教生擬定IEP;加上全校推行「分層教學」,啟明可按自己的能力,選擇不同難易度的功課和試卷。

啟明的學習經驗終不只有失敗,考試的總平均分「躍進」至40多,今年更順利升讀中二。重拾自信的啟明重燃學習興趣,除了會主動做功課、指導他人,中二級的第一次測驗,他更打算挑戰難度更高的試卷。

陳母坦承,女兒雖已小四,但小三的程度也未追得上,故若找到合適學校,也願意讓女兒重讀小三。(陳焯煇攝)

覓得「真支援」屬幸運少數

現就讀某名校的小四生陳家欣(化名),小二起追不上學習進度,考試平均分總是不及格,後來家欣確診患有讀寫障礙,陳母已打算為她轉校,尋覓學術壓力較低、著重多元發展的學習環境。去年學期末,家欣終獲一間小學校長口頭答應取錄,更著陳母期末試完結後,攜同家欣的成績表到校正式遞交入學申請表。可惜,最終校方以家欣入學試成績欠佳為由拒收,監考老師及校務處職員更相繼向陳母批評家欣「考試要讀卷」和「考得慢」。

陳母憶述,正式申請入學之前已向校長說明家欣的情況,讀卷及加時需要也有交代清楚,不明白為何校長當時說「沒問題」,最終卻因成績拒收,教職員更再三向她批評家欣考試需調適。陳母表示,當初打算轉讀該校,是因為網上流傳該校歡迎特教生,又指校長亦曾當面表示樂意支援特教生,如今卻名不符實。

現時家欣唯有繼續於原校升讀小四,雖然學業成績欠佳,升中派位壓力更大,但陳母只慨嘆「無辦法,唔知邊度搵學校」。關注特殊教育權益家長大聯盟主席李伯英指,特教生疲於轉校,早已司空見慣。

個別小學甚至向家長標榜「我哋學校沒有特教生」
一位主流學校校長透露

為趕特教生 學校各出奇謀

有致力推動融合教育的主流小學校長透露,學界普遍傾向排斥特教生:以「偽支援」敷衍、逼走特教生,甚至勸特教生轉校,目的是維持學校學術上競爭力,其次則是避免額外教學負擔。

另一位主流學校校長透露,個別小學甚至向家長標榜「我哋學校沒有特教生」,直斥該校等同表態不歡迎特教生、說法更有誤導,「學生是否有學習障礙,多於入學後被識別,再進行評估才能確定,標榜沒有特教生是不切實際。」

有幾位特殊學校校長透露,每校每年平均接獲10至20名特教生轉校申請。其中一位校長更指,有主流學校擔心取錄較多特教生,會被外界標籤為「特殊學校」,繼而令一般家長卻步,可見主流學界其實也「未接納到」。

教育局回應指根據《殘疾歧視條例》,所有學校均有責任取錄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並提供適切的支援,但對於有不少特教生要頻頻轉校覓支援,教局沒有正面回應,只表示學校推行融合教育的情況有「有越來越多成功例子」。

津貼中學議會主席林日豐指,教育局就推行融合教育的支援以資助為主,卻沒有特別增加教師人手,直接影響學校對特教生的照顧情況。(資料圖片)

津貼中學議會主席林日豐不否認,有特教生因支援問題於主流中、小學之間轉校,甚至有學校勸退學生。林續解釋,現時本港大部分主流學校及家長,均只著重學生的學術成績,加上教育局雖然一直有增加各方面資源,但人手仍然不足,令特教生常因無法適應而轉校。

教局稱無特教生轉校統計

特教生頻頻轉校覓支援,教育局以「並無編製有關離校人數的統計資料」為由,未能提供相關數字。

不過,受訪中小學及特殊學校校長均反駁,教育局規定所有中小學,必須向局方通報學生離校及轉校入學紀錄,入讀特殊學校更須通過該局轉介,不可能沒有備存特教生的離校數據。工黨立法會議員張超雄亦表示,不相信教育局無數字,只是教育局一直迴避問題,亦不願意讓公眾知道融合教育的實況。

張指出,融合教育雖推行多年,但特教生仍聚集於少數願意提供充足支援的學校,根本未能達到「融合」之本意,甚至衍生「隔離、歧視」。

一直關注特殊教育議題的立法會議員張超雄,批評香港並無法律禁止他人訛稱教育心理學家,家長難以揀選合資格心理學家。(資料圖片)

全面推行16年未真正檢討​

融合教育自1997年起推行先導計劃、2000年全面推行至今,教育局雖然先後在2005年成立「主流學校推行融合教育工作小組」,定期開會跟進,又表示聽取持份者「改善措施的意見」,但從未進行過全面、仔細的檢討。事實上,梁振英4年前的競選承諾之一,就是要檢討融合教育成效,但至今尚未兌現。

全港4.4萬特教生,尚浮沉於被形容為「未準備好」的制度中。津貼中學議會主席林日豐認同,是時候全面檢討融合教育政策,短期亦應為中學文憑試進行試卷分層,為學校設計分層課程、照顧學習差異提供誘因。張超雄亦促請政府全面檢討,並盡快通過特殊教育法,避免特教生被學術主導的意識形態,排除在制度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