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SA放榜】港生往績佳代表香港教育好? 隱藏問題應怎解讀?

撰文:何敬淘
出版:更新:

「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即將在今天(12月6日)下午公布,過往香港學生在評估中的三大範疇:閱讀能力、數學能力和科學能力都名列前茅,教育局過去不時都以此成績引證本港的教育表現。不過,過往PISA同樣反映出香港教育不少問題,包括尖子較其他地區少,貧窮家庭升學期望低等。
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就認為,PISA具一定參考價值,但除了學生的評估成績,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都值得關注。

PISA乃測量15歲學生的「能力」,評估學生能否在當中提取有用的材料,並作分析、思考、綜合及應用,不需要學生背誦甚麼材料。(資料圖片)

港生歷年在PISA的表現優良

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由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自2000年開始每隔3年進行一次,抽樣參與地區當年15歲的學生,參加關讀、數學及科學能力評估。過去多年,港生的表現都是頭5名以內,主要對手有新加坡、上海、韓國、芬蘭和日本等。

教育局可謂是PISA「擁戴者」,2013年就以港生表演優異,去評定教育改革成功。局長吳克儉在2014年4月2日在局方網誌中,就提及2012年的PISA採用「電腦化評估」,「香港學生的成績名列前茅,反映港生能夠與時並進,迎接數碼年代的挑戰和機遇」,相比2009年成績,「研究結果再一次反映香港學生的成績在過往數年間有顯著的進步」,可見PISA對教育局而言,旨在「認威」。

不過對於PISA帶出的問題,教育局反而未有重視。

由於PISA被引證參與地區的教育制度成效,已開始「走樣」,有參與地區出現操練學生應考,令成績突然飆升。本港的研究由中大教育學院負責,一直堅持不接受操練後測試。

 

2006年
排名(分數)

2009年
排名(分數)

2012年
排名(分數)

閱讀能力

3(536)

4(533)

2(545)

數學能力

3(547)

3(555)

3(561)

科學能力

2(542)

3(549)

2(555)

資料來源:OECD網站

香港學生在PISA這項國際研究中持續表現優異,顯示課程改革在過去十年推動學會學習、擺脫純以教科書主導的傳統教學模式,有助提升學習成效。
教育局發言人 2013年12月3日

PISA揭香港教育問題

雖然在三大能力上,港生表現優良,不過,PISA亦發現本港學生的不同問題。其中之一,是港生尖子比例低, 僅佔12.3% ,低過上海(30.8% ) 、新加坡(19%)及台北(18%)等亞洲地區。

其次,PISA的數據反映家庭社經地位影響學生的教育期望。來自高社經地位(最高的10%)的學生,在2009及2012分別有75%及81%期望升讀大學。來自低社經地位(最低的10%)的學生,在2009及2012分別則只有28%及35%期望升讀大學,與高社經地位學生相比,差距甚大。

還有港生成績高、但學習動機、焦慮、自信與成就不成正比,這些問題更需教育局正視,而非用來評定教育改革成效。

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就指出,PISA的評估可以視為香港學業成就的其中一個指標,「其實PISA除了成績也附帶做了一些研究,例如學生的學習興趣,而香港和其他亞洲地區都偏低,值得大家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