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前香港淪陷 始於半島酒店336號室 老師領學生重返關鍵現場

撰文:胡家欣
出版:更新:

75年前的聖誕,並非普天同慶,而是香港苦難序幕。日軍連環轟炸18日後終攻陷香港,1941年12月25日,進入「三年零八個月」黑暗時期。
除如常歡渡節日以外,今天亦是回顧及反思歷史的契機。中華聖潔會靈風中學歷史與文化科老師李家宏,周三(21)與學生跳出課本,走過偏佈歷史痕跡的灣仔、中環及尖沙咀,為同學翻開香港這一頁淪陷史。
他們走到半島酒店前,重返歷史現場,「就在半島酒店的336號房,時任總督楊慕琦簽下投降書。這是一個決定香港命運的重要地點。」

歷史與文化科老師李家宏帶同學生前往尖沙咀半島酒店,回顧75年前「黑色聖誕日」中一個關鍵場口。(黃永俊攝)

倒帶75年前12月8日早上,日軍發動閃電攻擊,轟炸美國海軍基地珍珠港,拉開太平洋戰爭序幕。是日清晨,更突然空襲啟德機場及深水埗軍營,海陸空連日轟炸香港,令香港守軍處於「捱打」狀態,「新界淪陷以至九龍失守,只用約十日時間,日軍可謂勢如破竹。」李老師說。他邊講邊帶著三位歷史學會學生,走到尖沙咀半島酒店門前,重返關鍵歷史現場,「就在半島酒店的336號房,時任總督楊慕琦簽下投降書。這個是一個決定香港命運的重要地點。」不過,李笑言,336號室已今時不同往日。

皇后大道東洪聖古廟後山上,如今已圍封,但昔日卻是坐落一間名為「千歲館」的日本旅館,供高級軍人享用的慰安所;旁邊更有一間「千歲花壇」的食肆,是日本上流人士「蒲點」。(黃永俊攝)

細說淪陷期灣仔「娛樂區」

18日保衛戰爭告終,「三年零八個月」日治時期正式開始。李老師們與同學走到當時日本人聚居的灣仔,原來日軍當時將此地劃成「娛樂區」。「不過,不是給你的娛樂,而是給日本人的娛樂。」日軍於灣仔駱克道一帶,設立多間予軍人使用的慰安所,而他們身後的皇后大道東洪聖古廟後山上,如今已圍封,但昔日卻是座落一間名為「千歲館」的日本旅館,供高級軍人享用的慰安所;旁邊更有一間「千歲花壇」的食肆,是日本上流人士「蒲點」。

李指,他們所經過的莊士敦道,正是日軍翌日長驅入城的路線,最高長官酒井隆更宣佈放假三天,「不是香港人放假3天,而是日軍放假3天,為所欲為,如日軍強行到養和醫院,強姦護士、女病人、甚至女性屍體。」中三蘇焯琳同學隨即瞪大眼說:「黐線!」李回應:「對,戰爭就是很黐線的事情,亦是相當殘忍及無血性。」

位於灣仔軒尼詩道接皇后大道東交界的這幅山坡牆壁,昔日是「大佛口」防空洞,供市民逃避炮火。(黃永俊攝)

讀淪陷史不只著眼於苦難

「三年零八個月」深切悲痛歷史,李老師認為除讓同學反思戰爭禍害,亦是香港史重要一環,認識到香港的角色與定位,並非只是彈丸之地,「整個太平洋戰爭中,香港位處重要戰略位置,日本要有這個地方,就可以南進攻東南亞地方,不知是不幸定有幸。」

其次,18日攻防戰,一萬二千名來自加拿大、英國、印度及華人的守軍,一齊奮戰日軍,「多元文化的種族結合,為同一目的奮力,正是香港特色」。同時,亦了解到當年日本對港的極權統治徹底失敗,令英國戰後接管香港,治港態度有「180度」的轉變,「開始善待華人,以前是英國對華人的區間」,而總督楊慕琦亦提出政治制度改革,意圖開展民主化進程。

不過,李嘆部份港人對這一段歷史,仍是一知半解,甚至「跟感覺走」充斥憤慨情緒,而不是進一步反思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原因、日本民侵華與民族主義的關係等。故他不時希望透過額外的導賞團,讓歷史走入生活:「歷史對於我而言,不在書本裡。歷史如果脫離生活,意義就會變得好低。歷史就是生活。」

「歷史對於我而言,不在書本裡。歷史如果脫離生活,意義就會變得好低。歷史就是生活。」
歷史與文化科老師李家宏
歷史團走到中環匯豐銀行總部,對出的兩頭銅獅「史提芬」和「施迪」都曾經歷戰火洗禮,細看獅身原來「彈痕纍纍」。(右一)李指,淪陷期間,日軍物資短缺,曾將兩隻獅運返日本,險被熔掉取銅。(左一)何瑋縉說,最深刻是它們身上的子彈孔,「你知道銅是有多堅硬,你就會知道子彈威力有多大,反映戰爭如何激烈,民間的苦況和慘況。」(黃永俊攝)

盼初中中史確立香港史重要性

目前初中西史及歷史文化科的課程綱要,分別訂下以兩節及四節課堂,講述日治時期的香港;而中史的課程綱要則未有列名淪陷史教節時數,只列入附錄供參考。

李家宏認為課程框架合理,但關鍵是香港史本身於課程的定位,未以切身的本地角度出發,直接影響教科書對淪陷史的著墨,以他所用的教材為例,僅有兩頁紙篇幅,未有陳述這段歷史的影響性。「香港史在中史課程上,只隸屬於漢朝發展的其中篇章;歷史課程上只附屬於世史綱領下。是否可反思中學課程上,同學為何對於香港的理解,會越來越平面及片面?只是認為香港隸屬於中國,而從沒有想過香港自己本身的獨特性及定位。」

目前初中中史課程修訂,於明年5月將進行第二輪諮詢,諮詢文件大增香港史部份,李期盼能確立自19世紀香港對中國歷史影響的重要性,「初中時學生會有幾多接觸、理解及研究本地歷史? 始終學生們活在香港,過去所發生的事,他們一定要知。」

自1896年起,維多利亞女皇像一直安然豎立中環皇后像廣場,惟淪陷時落入日軍手中,計劃將之熔為軍備原料,幸「逃過一劫」,1945年8月15日重光以後,被運返港並搬到維多利亞公園一角。 (黃永俊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