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區發展毀20公頃濕地 近危水獺、候鳥、金錢龜失家園

撰文:林若勤
出版:更新:

港府與深圳市政府昨日(1月3日)簽署合作備忘錄,經過近十年拉鋸終達成協議,兩地政府擬於在落馬洲河套區發展「港深創新及科技園」。《香港01》翻查2013年該項目環境評估報告,發現報告提及工程會令23.68公頃的濕地和池塘永久損失,破壞歐亞水獺、候鳥和金錢龜等多種有保育價值物種的棲息地。有環團指有關地段是候鳥必經之路,歐亞水獺亦會經過覓食,擔心發展將中斷這條生態走廊。

水獺會刻意避開人類活動的地方,神出鬼沒,香港仍未有文獻詳細記載牠們的數目和活動範圍。(WWF提供)

面積99公頃的落馬洲河套區,由90年代深圳河整治工程後形成,因業權問題一直閒置,直至昨日(1月3日)港府與深圳市政府簽署合作備忘錄,確認河套區屬香港擁有,並與深圳政府合作發展佔地87公頃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有關項目的環境影響評估報告,其實早在2013年已獲環諮會審批,報告提及工程範圍內有6660棵樹,當中七成要被砍伐,另外發現有5個區域被重金屬砷污染,估計受污染土壤有57444立方米。

林鄭月娥早前公布將會在河套區興建「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發展創新科技,不過鄭斌彬認為無助本地創科業。(資料圖片)

23.68公頃的濕地、池塘永久損失
報告亦列明,當地將永久損失13.98公頃濕地和蘆葦沼澤、9.7公頃生態功能池塘和1.26公頃林地和灌木林。有關項目將會增設12.78公頃的生態區,以及11.72公頃的工地外濕地,以補償河套區損失的棲息地。
環評報告又指永久損失的棲息地具高生態價值,意味多種生物的家園會遭破壞,報告直指工程將會影響生活在馬草壟河流的三線閉殼龜(即金錢龜)、飛行路線會經過河套地區的多種候鳥,以及生活在河套地區的歐亞水獺。

環評報告提及河套區是歐亞水獺的棲息地,牠是香港3種具特別保育價值的大型哺乳動之一。(GettyImages)

歐亞水獺為3大保育大型哺乳類
眾多生物中,歐亞水獺是極為稀有的物種,被漁護署列為本港具特別保育價值的3種大型哺乳動物之一。翻查資料發現,歐亞水獺是水陸兩棲的哺乳類動物,居住在有淡水水源的洞穴,主要食糧為魚、蝦和蟹,活動範圍可達30公里,1999年歐亞水獺被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列為易危物種,兩年後改列為近危物種。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濕地保育總監劉惠寧指,歐亞水獺只會出沒在新界西北地區,體型比家貓大一點,以前的數量頗多,不過由於牠的毛皮防水,加上肝藏可用作中藥,常遭非法捕獵,近年南中國歐亞水獺的數目已愈來愈少。劉惠寧續指香港歐亞水獺的數目很少,加上夜行且膽小性格,所以很難發現牠的蹤影。對於整個河套區發展,劉惠寧比較關注濕地補償是否足夠,除補償面積外更重要的是能提供怎樣的生境,野生動物又會否遷入,而河岸的加固工程會否對生態造成破壞等細節。

WWF去年11月和12月,利用紅外線相機拍到米埔自然保護區水獺的最新照片。(WWF提供)

發展或中斷生態走廊

長春社助理公共事務經理吳希文指,河套區位濕地和生態走廊,連接米埔和蠔殼圍的農田和魚塘,歐亞水獺會在河套區穿梭,而且所有來港過冬的候鳥必經之路,擔心大型發展會中斷這條生態走廊,他說:「郊野公園的地積比只有0.4至0.6,但這個計劃的地積比達1.37,屬於大規模發展,將會嚴重影響所有來港過冬的候鳥。」

吳希文又指即使環評提及工程將會有補償措施,也未必能保障生態完整,因為過往政府經常將散落在不同地方的政府地改成魚塘作為補償,這種「斬件式」的魚塘對生態未必有幫助。

黑臉琵鷺20年來增至3000隻脫離「極瀕危」行列。(WWF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