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科解碼】羅范椒芬:冀河套成亞洲矽谷 料保育成最大爭議

撰文:羅俊文 梁逸風
出版:更新:

近日深港兩地政府達成協議,決定在落馬洲河套區合作發展「港深創新及科技園」,並由香港科技園負責管理。
科技園主席、行政會議成員羅范椒芬接受《香港01》專訪時表示,設立創科園機會難得,日後能結合香港、內地和海外人才精英組成「無敵」研發團隊,期望河套區將來能發展成「亞洲矽谷」。計劃引起社會爭議,關注事項包括內地人才出入境、保育、對業界發展的成效等,在眾議題中她預料保育將成為計劃上馬的最大阻力。

羅范期望撥款能在今年六月前獲立法會通過,最快四、五年就建成首棟大樓。(鍾偉德攝)

創科園設於落馬洲河套區,佔地87公頃,是目前沙田科學園面積的四倍。羅范椒芬表示,估計政府未來分階段平整河套區土地,最快4年後建成首棟大樓,期望能於今年六月前獲立法會通過撥款,「科技不能被政治擄劫,各方需合作,為香港做件好事」。

她解釋,未來創科園希望引入生命科學、幹細胞研究公司和人才,又指本港具備人才、環境、文化、法制優勢,內地則有龐大市場,若能吸引海外高端科研人才來港,結合三方人才精英,研發團隊將是「無敵」,有助提升本港高新產業所佔比例,令產業更多元化,改善本港經濟結構。

不確保港人優先聘用 羅范:擇優而用

社會最關注的是河套區會否只聘請內地人、內地人進出香港會否有優惠等。羅范椒芬曾表示,不確保港人優先獲聘;她在訪問中重申,創科園定位為「亞洲矽谷」,必需擇優取錄,「如果香港無人符合要求,咁我都無橋」,又勸勉港人不能妄自菲薄,「要自強,多了解世界需要甚麼人才,改變自己競爭力。」

她補充,未來河套區會走高端科研路線,揀選公司進駐時或會參考現時白石角科學園的三大要求:公司能擴闊香港青年就業空間、引入和發展新興技術、有能力製造利潤交稅。​

至於市民擔心內地人借河套區湧港的問題,她回應指現時未有日後河套區進出境具體構思安排,認為日後在創科園中工作的香港人需經常往返中港兩地,若最終有特快過境安排,無論內地人和港人也會受惠。​

未來河套區會走高端科研路線,公司進駐準則或參考白石角科學園。(資料圖片)

業界質疑選址偏遠 羅范:對醉心科學的人不是問題

創科業界也有聲音質疑,河套區位置偏遠吸引力低。羅范回應指,目前香港人集中居於九龍和新界,距離河套區不遠,「好多人住天水圍去香港(島)返工都好遠啦」,相信對醉心科學的人而言,距離不是問題。她舉例指,許多美國矽谷科技人員不少人都要花一小時駕車上班,未來河套區有道路接駁後交通不成問題。

被問及河套區有何吸引力,羅范指對內地公司而言,深圳沒有知名院校難吸引高端人才,而香港則有多所國際知名大學為他們提供所需;對國際公司而言,河套區採用本港法制,位置臨近深圳,有助快速生產原型部件,相信對外國企業和科研專家極高吸引力。​

拉鋸近10年的落馬洲河套區終有定案,發展成創科園,惟成本將由香港全數承擔,金額未明。(資料圖片)

或陷保育爭議 羅范:生物很聰明,有腳走、有翼飛

早前已有環團指,河套區是來港過冬的候鳥必經之路,擔心發展會中斷這條生態走廊。

羅范椒芬亦預料,保育爭議將是發展河套區的最大阻力。她指出,以往港英政府特意保留一大片綠化帶分隔港中兩地,以防內地人偷渡來港,主權移交後偷渡問題已不存在,認為保育要適可而止。

她說,發展河套後,附近仍有濕地公園和米埔等地,另梧桐山又連接內地,有大片空間供生物棲息,亦覺得「蝴蝶、動物們都很聰明」,不會留在同一個地方,而且動物「有腳走、有翼飛」,「佢哋(動物)又不需攞證過關」,質疑是否必要原地保留品種。羅范椒芬補充,發展科技不一定破壞生態,園區亦可借機發展和環境保育有關的研究。

黑臉琵鷺20年來增至3000隻脫離「極瀕危」行列。(WWF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