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篩查下周開展第二階段 66至71歲合資格長者將獲資助

撰文:朱韻斐
出版:更新:

衞生署公布截至去年底,約有1萬人參與了第一階段大腸癌篩查先導計劃,當中1400被驗出有大便隱血;其中約800名已完成大腸鏡的人士中,高達7成人驗出有大腸瘜肉和6.4%人被驗出患大腸癌,較預期高約1倍。衞生署將於下周一(27日)推行第二階段計劃,推展至1949年出生至1951年出生的人士,即66歲至68歲人士下周起可參與計劃。

大腸癌篩查首階段計劃初步發現,6.4%長者驗出患大腸癌。(左起:程卓端、黃加慶、林露娟) (朱韻斐攝)

衞生防護中心公布,第一階段大腸癌篩查先導計劃截至去年12月底,約1萬人參與並交回大便樣本,其中14.2%人,即約1400人有大便隱血。當中約800人進一步完成了大腸鏡檢查,70%即560人驗出有大腸瘜肉。衞生防護中心監測及流行病學處主任程卓端指,他們的瘜肉已被切除,避免被成癌症。800人中6.4%,即51人被驗出患大腸癌。

據中文大學早前研究,本預計每100個大腸鏡檢查中,會驗出40%至50%人有大腸瘜肉;3%人有大腸癌。第一階段計劃首3個月數據的陽性比率遠高於預期,程卓端相信因為第一階段計劃參與人士年齡較高,加上參與者以前未做過檢查,所以出現有「收成現象」(Harvest Effect)。程卓端認為,要等計劃再運行多一段時間,數據才能更準確能作分析。程又指,發現患大腸癌的51人中,均無明顯徴狀,相信屬於較早期的癌症,治癒機會相對較高。另外,大腸鏡檢查中出現6宗出血事故,全部情況穩定。

須先登記電子健康紀錄互通計劃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總監黃加慶公布,大腸癌篩查先導計劃的第二階段,將推展至1949年出生至1951年出生的人士。程卓端呼籲合資格人士先參與電子健康紀錄互通計劃,再參與先導計劃。

先導計劃專責小組成員林露娟提醒,先導計劃只適合完全沒有大腸癌症狀,和過去10年內沒有接受大腸鏡檢查的人士參與。她呼籲有大腸癌症狀如大便有血的人士應立即求醫,有需要時直接接受大腸鏡檢查。

去年9月展開首階段計劃

衞生署去年9月28日推行大腸癌篩查計劃,資助1946至1948年出生的人士,於私營診所或大腸鏡中心接受大便隱血測試。若大便有隱血人士,可選擇在大腸鏡中心接受腸鏡檢查及切除瘜肉。衞生署早前預計全港19萬名合資格的68至70歲人士(以去年計)當中,有3成人即5.7萬人參與計劃;第二階段將涵蓋全港共44萬名合資格人士,署方同樣預計其中有3成人將參與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