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耀街市29號結業 商戶留守最後一刻:1分鐘都唔會蝕俾領展

撰文:黃雲娜
出版:更新:
服務天水圍居民25年的天耀街市即將於後日結束營業,經營了25年的水族店東主陳先生,親手寫了幾張感謝街坊的大字報。(黃雲娜攝)

「我當年最早來,現在當然也要最晚走,領展這麼無良刻薄,我1分鐘都唔會蝕俾佢!」在天耀街市經營水族店25年的陳生,堅持留守至街市關閉的最後一刻。



「雖然就快執,但啲人情味喺晒度,街坊都說要多買幾件放著,等明年或者後年才拿出來穿。」毗鄰水族店的童裝店,由林太經營,也有22年的歷史。

領展旗下服務了天水圍居民25年的天耀街市,即將於後日正式結束,大部份商舖已經關閉,還有數檔正在進行拆卸工作,只有陳生的水族店、林太的童裝店和一個報紙檔繼續堅守經營,卻一點都不顯得冷清寥落——「你仲繼續做啊?」「唉,幫襯咗二十幾年啦!」「最後兩日點都落嚟支持埋你!」街坊們和三位老闆滔滔不絕,臨別依依。

不少街坊特意到水族店幫襯陳生,記者每問一個問題,陳生只答到一半,就要去招待街坊。(黃雲娜攝)

開荒牛陳先生望有緣再會

領展要求所有商戶在2月29日下午6時前撤出,而商戶亦要自己承擔拆卸招牌等工作,否則就會被扣取最少20%的按金作行政費。陳生是當年首批進駐街市的商戶,25年一直擺賣水族用品和花草盆栽,在離別之際,亦堅持「有始有終」:「我當年最早來,現在當然也要最晚走,領展這麼無良刻薄,我1分鐘都唔會蝕俾佢!」

陳生特意在店外貼上親筆書寫的大字報,多謝街坊25年的支持。不少街坊都來光顧陳生,只見小店客如輪轉,陳生忙碌地做個不停,記者每問一個問題,他只回答答到一半,就要去招呼客人。有街坊關切地問起陳生未來的去向,陳生說:「有緣再會!反正一定不會搬去天盛街市,我這個舖位現在月租1.7萬,去天盛最起碼要5萬,我才不願意被領展吸血!」

經歷25年的變遷,陳生慨嘆,「街坊都沒怎麼變,大家就像朋友一樣,而政府和立法會也沒怎麼變,都係咁廢!」他說,這幾年眼見小商戶被領展迫得走投無路,但政府和議員袖手旁觀,「所以我絕對不會出來投票」,而團體的遊行示威又不夠火候,如果可以號召10萬市民佔領領展,他或許就會加入抗爭行動。

林太(背向鏡頭者)的童裝店在天耀街市經營了逾20年,深受街坊歡迎,即將轉型做網店,目前已獲不少街坊支持。(黃雲娜攝)

童裝檔主轉型做網購

在天耀街市賣了22年童裝的林太,也表示會堅持營業到最後一日。「當年做生意就不是為賺錢,賣便宜點又有什麼關係?」林太秉持著這樣的經營之道,一直深受街坊歡迎,連她自己也笑言,「好多人著住我啲衫仔大」。

不少街坊知道小店即將結業,都略盡心意地多買幾件,新年過後明明是淡季,但林太還是忙不停手,「人情味喺晒度,街坊都說要多買幾件放著,等明年或者後年才拿出來穿,這份人情領展肯定是不會明白的」。

結束營業後,年逾50的林太打算轉型做網購,她已在社交網站facebook上開設了專頁,並在一個月內得到90多人「讚好」,以後會循網絡途徑繼續把便宜的衣服賣給街坊,價錢甚至會比現在更低,「這樣才能幫到街坊」。

在天耀邨住了24年的王太化身「憤怒師奶」,在天耀街市外向街坊講解領展如何欺壓小商戶和小市民,「我不是甚麼團體,我就是看不過眼」。(黃雲娜攝)

憤怒師奶痛斥領展

在天耀邨住了24年的王太,自發在街市外向街坊講解領展如何壓榨小商戶、剝削小市民,她義憤填膺,儼如「憤怒師奶」:「我不是甚麼團體,就是看不過眼領展欺人太甚,可是很多街坊都不明事理,我只好站出來給他們講道理!」

王太說,以前在天耀街市賣2至3元一斤的白蘿蔔,現在在天盛街市竟然賣到10元一斤,自己實在買不下手,只好每隔幾天搭車去食環署轄下一些元朗的街市買菜,一買就是兩三天的份量,「最起碼也有10斤以上,真的拿到腰酸背痛,我年紀大了,還能堅持多久?」

王太痛斥政府漠視民意,縱容領展欺壓基層商戶和百姓,自己以前從不關心時事,現在也忍不住要走上街頭:「現在擺明就是官逼民反,政府好像甚麼聲音都聽不進去,當年賤賣了領匯(領展),現在又不肯承擔惡果,簡直就是欺人太甚,大家不得不反!」

天耀街市關注組等團體,今日到天耀街市舉辦悼念會,並在街市內大撒溪錢,抗議天耀街市關閉在即,譴責政府和領展沒有履行社會責任。(黃雲娜攝)

街市已死?

天水圍現存6個屋邨街市,其中有5個屬於領展。天耀街市關注組等團體,今日到天耀街市舉辦悼念會,並在街市內大撒溪錢,抗議領展重新裝修天耀街市後,將街市變成不賣濕貨的市集,令街市實際上已經「死亡」。

關注組召集人吳堃廉表示,領展的決定是零諮詢,漠視居民的生活習慣,本來光顧天耀街市的天慈邨居民,現在每天來回需要步行40多分鐘、經過16條馬路及燈口,才能到達天盛街市,浪費了時間之餘,又多花了不少開支,因為天盛街市的物價昂貴,最起碼比天耀的貴4成,令當區居民難以負擔。

關注組稱,會繼續監察天耀街市裝修後的物價,再作出相應行動。他們建議街市裝修後,應該保留食材選擇,維持居民的生活模式,又要求食環署興建中央街市,令居民有更多選擇,而競爭亦有助物價回到比較合理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