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陷阱】網上騙案急增 首季78人被騙近800萬 警籲四招提防

撰文:魯嘉裕 賴俊傑
出版:更新:

踏入暑假不少學生及畢業生均會心急搵工,然而近期網上求職騙案激增,騙徒尤以要求受害人借貸及提交保證金、行政費等行騙手法為主,今年首4個月已有78名市民受騙,損失金額達782萬。警方呼籲切勿輕易相信社交媒體上見到的招聘廣告及留言,另外如工作需要不合理貸款、或需提交身份證、信用卡等資料謹記要拒絕。

商業罪案調查科署理警司潘雲展。(賴俊傑攝)

商業罪案調查科署理警司潘雲展稱,鑑於將踏入暑假求職旺季,警方發現近期求職騙案有上升趨勢,去年警方接獲共33宗求職騙案,43名受害人共損失約113萬。至今年首4個月,警方共接獲48宗求職騙案,78名受害人損失金額達782萬,數字明顯上升。潘雲展指近期最常用行騙手法主要分成兩類,包括要求受害人借貸,藉口騙款及訛騙受害人提交保證金、行政費等。商業罪案調查科總督察譚詠詩指,最大金額一宗案件為今年一宗借貸騙案,10名受害人損失超過300萬。另外亦有騙徒以層壓式傳銷手法行騙,於網上假稱招聘推銷員,但先要求受害人交出昂貴費用入會,再以「拉人頭」手法介紹親友入會,從中賺取佣金。

26歲女被騙80萬

本年3月一名26歲女事主,於社交媒體見到有招聘廣告指招聘匯款從業員,事主提供身份證副本、銀行卡及住址等資料後,騙徒通知她有79萬公司匯款已存入其戶口,要求她提款交回公司,可得到1萬多元作報酬,惟其後女事主發現其個人資料被用作申請近80萬個人貸款,於是報警。另外於本年1月,一名25歲女子於社交媒體見到聲稱可搵快錢的招聘廣告,騙徒要求事主以個人名義為公司借貸,其後可隔月收到7萬多元作佣金。事主於是向多間財務公司借貸,及以信用卡買價值十多萬黃金,事主將約64萬財物交給騙徒後,發現騙徒逃去無蹤。

招「網絡打手」寫好評 先交入會費

另外於去年曾出現一個較新的求職騙案工種,騙徒於網上聲稱招聘「網絡打手」,負責於網上寫好評及回帖的工作,但騙徒要求求職者先交入會費,然後同樣失去蹤影。去年11月一名24歲女子,於社交媒體看見招聘空姐的廣告,聯絡後對方要求事主提供個人資料,其後以各種理由向事主多次收取共17萬的費用,事主最後聯絡航空公司方知被騙。譚詠詩呼籲市民,切勿輕易相信社交媒體上見到的招聘廣告及留言,對聲稱搵快錢、毋需學歷技能而有豐厚收入,或需提交保證金的招聘要特別小心。另外如工作需要不合理貸款、購買昂貴物品,或要提交身份證、信用卡等,謹記要拒絕。市民如懷疑遇到騙案,可致電警方24小時「防騙易」熱線18222查詢。

四招提防網上求職騙案

切勿輕易相信社交媒體上見到的招聘廣告及留言
對聲稱搵快錢、無需學歷技能而有豐厚收入的招聘要特別小心
提防需要提交保證金、行政費等的工作
如工作需要不合理貸款、購買昂貴物品,或要提交身份證、信用卡等,謹記要拒絕

勞工處楊子傑:正常公司極少於網上兜攬

勞工處高級勞工事務主任楊子傑表示,中學生或剛畢業的年輕人或會因入世未深、欠缺社會經驗而容易成為騙徒目標,呼籲年輕人士求職時要小心謹慎、持務實態度。楊子傑又指求職陷阱的特點,大多毋需學歷經驗,以吸引求職人士注意,而亦會出現僱主身份不清晰、工作性質有可疑的情況,或會遊說求職者參與投資等。楊子傑指,正常的公司招聘方法會用經如勞工處、報紙、招聘刊物或網站,或公司的官方網站發招聘廣告,極少於網上平台兜攬求職者,另外公司會提到其公司名稱、業務性質、地址,求職前宜先了解公司背景,如有疑問應諮詢家長、老師、勞工處或警方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