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柱監獄百年古銅鐘、巨型洗衣機退役 現代化設備完善監倉

撰文:郭倩雯 蔡正邦
出版:更新:

有83年歷史的赤柱監獄為本港高度設防監獄,至今仍保留舊有的建築原貌。監獄內有多個意義非凡的設備,如百多年歷史的古銅鐘、運作逾70年的巨型洗衣機,雖然上述設備已經停用,仍保留在赤柱監獄內,見證懲教署與在囚人士的數十年歲月。
懲教署前身為監獄署,至今已成立100年,於1982年2月易名為懲教署,強調懲罰、教育並重,讓犯人重回正軌。

古銅鐘於1895年在英國鑄造,自1937年赤柱監獄落成啟用時已擺放在此,當時此鐘是用作火警警報之用。(蔡正邦攝)

赤柱監獄於1937年落成,通常囚禁被判終身監禁或較長刑期的成年男性在囚人士,香港三大賊王張子強、季炳雄及葉繼歡曾在監獄內服刑。由於監獄是24小時運作,因此沒有太大改動,至今仍保留建築原貌。赤柱監獄曾使用一座有125年歷史的古銅鐘作火警警報之用,時移世易,現代化的中央火警警報系統取而代之,不過署方為了保存歷史的見證,此古銅鐘仍屹立在監獄中,成為赤柱監獄其中一個標誌象徵。

赤柱監獄為高度設防監獄,大部分房間採用雙重門設計,在囚人士需在職員陪同下,通過第一道電閘再聯絡控制室開啟第二道門,才能離開房間。若遇上火警,職員會先確定發生火警位置,由控制室開啟相關門鎖,讓在囚人士迅速前往集合處,赤柱監獄監督梁頌賢強調,無論在監獄內發生何事,拯救生命為首要目標。

菲林相機拍入獄照 同時影正面及側面

囚犯抵赤柱監獄後,會先到收押室進行入獄收押程序,包括「X光身體掃描器」、打指摸、會見醫生紀錄健康狀況、特定膳食要求等等,其後懲教人員會為在囚人士拍照存檔。

早於70年代,當時監獄署由意大利引進一部攝影機替在囚人士拍照。攝影機由18個組件構成,側面設有2塊鏡子,在囚人士坐在座椅上,便能同時拍攝正面及側面照,並列印在同一照片上。惟沖曬相片需時2至3天,未有照片存檔前,醫生及監獄監督僅能憑囚犯編號辨認身份。此攝影機曾拍攝約23萬名在囚人士,包括「大富豪」張子強,至2003年才被數碼相機取代。

採用新式攝影器材,拍攝方式跟以往略有不同。在囚人士須身穿啡色的囚衣,站在設有高度線的背板前,手持6位數字的編號牌拍照。完成上述程序後,在囚人士的照片、指模、姓名、年齡、罪行、刑期等均會記錄入冊,代表已完成入獄登記程序。坊間一向稱入獄為「入冊」,即把坐牢紀錄記錄入冊,而「出冊」則是離開監獄的意思。

半自動洗衣機 服務監獄70

在囚人士正式「入冊」後,須遵循甚有規律的生活作息,每天早上6時30分起床,完成當日既定活動後才返回囚室,包括接受囚倉巡查、進食、工作、康樂活動、運動和洗澡等。一般而言,所有在囚人士必須工作,其工作類別由工業及職業訓練組按照犯囚的刑期、能力及保安問題作出考量。赤柱監獄設有印刷、口罩及洗衣等工場,其中在洗衣工場有一部運作逾70年的巨型洗衣機。

此洗衣機極具歷史意義,即使已經退役,仍放置在洗衣房內。洗衣機採用半自動設計,負責操作的在囚人士將衣物放入洗衣機滾筒後,開啟水閥,以人手控制攪輪調節速度,完成洗衣程序後,需腳踏底部的機械制,為洗衣機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