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億基金推公私營醫療協作計劃 廉署推指引防貪污叢生

撰文:陳宇軒
出版:更新:

為減輕公營醫療系統負擔及讓病人盡快得到服務,醫管局及衞生署於8年前陸續推出多個「公私營醫療協作計劃」,本年度施政報告中,政府更承諾撥款100億元作為基金協助推行。由於計劃涉大量公帑及持份者,存在貪污風險,廉政公署針遂向醫管局、衞生署、私營醫生及醫療機構等推出防貪指引,分析出六大潛在貪污風險,包括轉介病人時從中收益、誇大服務次數以騙取津貼等,提醒如何避免牽涉貪污,確保公帑用得其所。

廉署防止貪污處首席防貪主任蕭健寬(中)表示,需特別提醒病人任何情況都不應向醫生提供利益換取參與資格。(陳宇軒攝)

相關計劃零貪污投訴 惟存貪污風險

現時公私營醫療協作計劃有12個,包括普通科門診公私營協作計劃、腸道檢查公私營協作計劃等,單是15/16年度已有至少2萬人受惠,據廉署統計,各計劃由2008年起,陸續推出至今,都未收過相關貪污投訴。

公私營醫療協作計劃雖旨在減輕對公立醫療服務的負擔,但同時存在貪污風險。(資料圖片)

不過廉署首席防貪主任蕭健寬指,醫管局就公私營醫療協作計劃,獲政府撥款100億元作為基金推行,但計劃中的招標、付款程序、病人資格審核等,均存貪污風險,有必要將過往就個別計劃提出的防貪意見整合,推出全新防貪指引供持份者參考,當中整合出六大貪污陷阱,均有可能觸犯《防止賄賂條例》、欺詐罪等:

醫管局或衞生署職員協助親友、或索取利益,使他人合資格或縮短輪候時間
醫管局或衛生署職員不誠實向病人推薦與自己有利益關係的私營醫療機構或醫生
私營醫生轉介病人至其他機構或醫生跟進及檢查時,從中收取利益
私營機構或醫生誇大服務次數,騙取津貼
不符資格病人向醫生行賄以換取參加資格
醫管局或衞生署職員抽查時收取利益,容讓低質素私營醫療機構或醫生可繼續服務

廉署針對「公私營醫療協作計劃」存在的貪污風險推出防貪指引,供各持份者參閱。(陳宇軒攝)

病人勿亂簽文件 慎防被利用

蕭健寬指病人對防貪的認知十分重要,提醒病人不應向醫生提供利益換取參與資格,同時小心不要被不法服務提供者利用,如不要容讓無接受任何醫療服務下,仍默許服務提供者申請津貼;切勿在可疑收據或確認書簽署,如有問題,應即向廉署舉報。

另防貪指引中,亦建議各項計劃的管理人制定職員程序指引、統一服務提供者名單、與服務提供者訂立的合約中,加入誠信條款、提高計劃透明度等,以堵塞潛在漏洞。

基於公營醫療系統負擔愈趨龐大,2008年推出的「公私營醫療協作計劃」冀能紓解問題。(資料圖片)

醫管局設督委會 監察所有計劃

醫管局同時亦會把關,醫管局總行政經理(服務轉型)蔡啟明強調會不定期抽查,以電話訪問等形式,詢問病人有否得到服務及服務滿意度,每項計劃均有工作小組負責審核規管,醫管局亦會成立督導委員會,監察整個公私營醫療協作計劃,下月將首次開會。蔡啟明補充,會向獲邀參加各項公私營醫療協作計劃的病人安排座談會,並會到區議會宣傳,讓病人更了解貪污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