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開設兩個戶口、每月只撳一次錢 3大技巧培養儲蓄習慣

撰文:開卷有益
出版:更新:

對月光族來說,儲蓄是一件很難的事,但撇掉那些三餐不溫飽的困境,更多是因為理財不善甚至不懂理財才導致儲錢有如天方夜譚。
不想把「我要儲錢」變成空只得口號卻從不實現的目標,可參考同樣曾為月光族的Ms.Selena的建議,看看她的儲蓄方法是否適合自己使用。
撰文:Ms. Selena

速讀培養儲蓄習慣技巧(按圖了解):

我以前是月光族,雖然並不是刻意地把錢花光,但錢就是會莫名其妙減少。我後來覺得這樣不行,怎麼能帳戶都沒有存款呢?於是決定開始存款。

但我是一個非常懶惰的人,所以理財、存錢的方法一定要很簡單才有辦法持續。在這個章節中,我就要跟你分享幾個簡單存錢的方法。

我以前是月光族,雖然並不是刻意地把錢花光,但錢就是會莫名其妙減少。我後來覺得這樣不行,怎麼能帳戶都沒有存款呢?於是決定開始存款。(GettyImages/VCG)

PART 1 強迫儲蓄

首先,你要先去開第二個帳戶,如果你有兩個以上的帳戶,那很好,你可以把其中一個帳戶當成強迫儲蓄的帳戶。

如果你今天已經開始工作,你會有一個薪轉戶(工作收到薪水的帳戶),先把這個帳戶當成是你平常使用的帳戶(帳戶A),這個帳戶必須設定在每個月固定日期自動轉帳到另一個帳戶B。

比如說你是每個月6號領薪水,你可以設定每個月的6號或8號自動扣款一萬塊或是一萬五新台幣(約港幣$2,500至$3,800,看你自己覺得每個月應該要存多少錢)到帳戶B,留在帳戶A中的錢,才是你這個月可以花費的錢。

很多人都搞錯順序,拿到錢就先花,沒花完的才會存下來,但應該是把這個順序交換,先存款,剩下的才是可以花費的。最重要的是,這個帳戶B的金融卡你必須收好,不能放在錢包裡,也就是這個帳戶裡的錢你不可以隨時動用,這樣一來就可以很自動化地存款。

你可以把其中一個帳戶當成強迫儲蓄的帳戶。(Gettyimages/視覺中國)

PART 2 培養記帳習慣

老實說,這個部分的確是比較麻煩一點,但是現在手機APP都很發達,比起以前傳統計帳的方法,已經簡化方便很多。

我個人是使用CWMONEY,介面都還蠻清楚好懂,而且可以分帳戶記帳。

我要強調,記帳的目的是要你有意識地花錢,當你覺得拿出手機記帳的頻率很高,或是看著螢幕上的數字越來越多,自己會在花錢這件事上比較有意識,就不會亂花了。

記帳的目的是要你有意識地花錢,當你覺得拿出手機記帳的頻率很高,或是看著螢幕上的數字越來越多,自己會在花錢這件事上比較有意識,就不會亂花了。(Getty Images)

PART 3 改用現金

研究指出人類在花現金時,會比較有痛感,如果是刷信用卡,這種痛感就會比較低。

你可以每個月領薪水時,只先領一萬元新台幣(約港幣$2,500,金額自己設定),然後就要限制自己這一個月都不能再領錢了。

我自己很不喜歡領錢的感覺,只要一領錢,我就覺得自己又要多花錢了。你可以規定自己在每個月初時領一筆固定的金額,並規定自己在下一次領薪前,都不能再領錢了。

你可以規定自己在每個月初時領一筆固定的金額,並規定自己在下一次領薪前,都不能再領錢了。(Gettyimage/VCG)

回到本章的主題,22k新台幣(約港幣$5,500)到底能不能存錢呢?我想以上這三個方法都可以開始幫助你存錢,不過如果你今天每個月只有22k新台幣,除了節流之外,你還要思考的是如何開源。

「開源」與「節流」,到底哪一個重要呢?如果以哪一個可以幫你更快達成財富自由的方向思考的話,那開源比節流更有機會。

假設你現在每個月現金流(薪資等收入)是五萬新台幣(約港幣$12,000),你再怎麼會節流,每個月最多也只能存下五萬;但如果開源的話,每個月能存下的金額就是無限大。

如果開源的話,每個月能存下的金額就是無限大。(Michael Longmire/unsplash)

不過「節流」卻比「開源」容易做到,因為你無法現在此刻就立即開源,但你可以從現在就開始節流。

節流的同時,你也必須時時思考該如何替自己開源。我曾經看到一句很認同的話:「我們現在的狀態,都是由2至3年前的自己決定的。你的『現狀』簡單來說,就是你的『過往累積的成果』。」如果你清楚這個邏輯,就會知道你想要馬上改變現狀有多困難了!累積跟耐心固然重要,但堅持更重要。

你必須「從現在開始累積」。

而三年後的你,會感謝此刻開始努力累積的自己。

以上內容摘錄自《打造富腦袋!從零累積被動收入:月收翻倍的財富攻略》

《打造富腦袋!從零累積被動收入:月收翻倍的財富攻略》封面。(如何出版社)

書名:打造富腦袋!從零累積被動收入:月收翻倍的財富攻略

作者:Ms.Selena

出版社:如何出版社

立即下載《香港01》,緊貼公務員職位空缺、勞工處筍工推介,了解CV、面試致勝技巧!

下載網址:

https://hk01.app.link/bkbJyY5t4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