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之匙現實版】人工智能闖入日本酪農業 目標增加牛奶產量

撰文:王淑君
出版:更新:

日本漫畫《銀之匙》曾指農家孩子掌握生產食物的方法,一輩子不愁吃喝,猶如握着象徵富裕的「銀匙」。不過,農產業始終是「看天食飯」的行業,除了動手的技巧,還需要時機配合,才能獲得好收成。一旦錯過了「好時辰」,產量便會不如理想,白費農夫們的心血。

在乳牛的頸上綁上感應器,結合物聯網和AI技術,有效增加產奶量。(Farmnote)
《銀之匙》作者擁有農家背景,從漫畫作品中可見日本酪農產業已相當自動化。(漫畫擷圖)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這句說話能在現今的農產業裏充分表現出來,因負責飼養乳牛的酪農們,必須依靠健康乳牛出產牛奶才能維持生計,而在牠們發情期時擠奶,更能有效提高產奶量;相反,若錯過了乳牛的發情期才擠奶,奶量便相對較少。50頭乳牛非發情期的牛奶產量對比發情期的產量,將令酪農一年損失約400萬日元(約港幣27.7萬元)。不過,人牛有別,酪農們未必能完全掌握每隻乳牛的生理變化,因此容易錯過擠奶的最佳時間。

使用此服務的酪農,可在工作時候「奉指」用手機,即時掌握牛隻的健康資訊。(Farmnote)

現在,科技將為酪農的生計狀況帶來轉變。日本通訊商NTT DoCoMo計劃採用初創IT企業Farmnote開發的物聯網設備,結合人工智能技術製作內置速度感應和無線通訊功能的感應器。酪農只需把感應器綁在牛的頸部,便能收集到牠們運動和反芻時間等數據。由於採用放養式飼養的牛隻每到發情期時,活動量會有所增加,因此感應器監測的準繩度可高達90%;AI技術更能按每隻乳牛的身體差異作出相應的判斷,為酪農提供精準的數據。

現時這個計劃,每頭牛的感應器設備為29,800日元(約港幣2,070元),服務費則每月200日元(約港幣14元),另外還需付通訊中轉裝置和安裝費。看來費用甚多,不過該公司聲稱,酪農們引進服務後1年便能賺回初期投資費用。

該公司又表示,相應技術亦採用在肉牛身上,這不但能有助酪農及早發現牛隻的疾病徵狀,也能提高繁殖效率。他們更計劃日後開發更多服務,以輔助小牛成長、管理飼料和支援農作物的流通等。

(資料來源:日本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