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七月】專訪PMQ《繪本小島》展搞手:父母比孩子更需要繪本

撰文:黃正軒
出版:更新:

書展入場人數雖每年屢創新高,但都要政治不正確地說句事實:不少人入場「趁墟」成份居多,未必對閱讀太大興趣;加上格局如散貨場,環境擠迫嘈雜,令人無法靜心。完結前一兩日不少書商總會割價促銷,很多書籍淪為廉價貨品,種種混亂安排和街市般的氣氛都令不少愛書人為之卻步。
想趁暑假期間找個地方靜靜打書釘,發掘下新奇另類書籍,不一定要「硬食」書展。PMQ在7月28日開始的節目《繪本小島》也許是適合你以及有意讓小朋友接觸繪本的家長。本地獨立出版書店Book B聯同積極推動親子共讀的綠腳丫及多個台灣和香港創意單位,陳列逾百本罕見的美學教育繪本,更舉辦多個講座和工作坊。
我們請來主要負責選書工作的Book B兩位主腦——多媒體藝術家黃思哲(阿哲)和書籍設計師胡卓斌(阿卓),分享是次活動的展品和對何謂出色繪本的看法。

Book B團隊成員、書籍設計師阿卓(左)及多媒體藝術家阿哲(右)揀書小心,精選繪本只有百來本,除獨立出版,亦有絕版舊書。「點都要由Amazon搵,被人揭到爛曬都無所謂,希望人見到,知它存在,不買都睇下,」「Mark低書名、作者名和出版社上網再搵都得,我們成為一個介紹書的起點,是書展難以做到的一件事。」(黃正軒攝)

《繪本小島》源起是阿卓有見書展發展成市民一年一度掃平書的Outlet,多人去但損害香港閱讀氣氛,對於大眾失去一個認真閱讀節目感到惋惜:「Book  B一些客人都說不再去書展了。」是次於PMQ地下舉行的活動以半展覽半商店形式進行,本地木作藝術家王天仁以簡約設計和手繪上色製造五個小島,主題有怪獸、鯨魚及天文等。

書本簡單分類擺放,來人皆可自由坐下閱讀及拍照,環境悠閑空間闊落,不用像書展跟人迫、被催促購物,可以隨時休息。另有三星期限定的「世界繪本點」向大眾展示Book B入口的繪本,書展沒有售賣亦難見於一般書店:「我們做返本身角色,介紹世界各地的獨立出版。」阿卓說。

父母比孩子更需要繪本

天文學繪本《Professor Astro Cat's Frontiers of Space》由Nobrow出版,是次繪本展有過半展書都是出自此獨立出版社。(黃正軒攝)

書展每年的繁榮景況跟香港大眾的閱讀風氣成反比,公共場所觀察所見,玩電話低頭族數量總壓倒讀書人,很多人書展掃貨後亦不會有耐性真正去看,書本封塵得個擺字。阿卓指現代人怕看書皆因怕多字,繪本圖文並茂,閱讀門檻較低。

台灣繪本作家廖書萩《探黑》。(黃正軒攝)

「相對知識,更著重感受。」阿哲則認為繪本是書的最簡單形式,能提供純粹閱讀樂趣。「今次展出過百本歐美繪本,當地繪本文化成熟,英法都有不少大型或獨立出版社,為本土及東歐甚至其他地方作者出書。亞洲繪本文化規模尚可發展得更好,台灣近年也多了作者出道。」

保坂和志的《貓咪小茶》以溫柔故事讓小朋友認識理解死亡。(黃正軒攝)

繪畫有美感,內容有意思,是Book B選書基準。芥川賞得主保坂和志的《貓咪小茶》主角為一隻小貓,開宗明義說自己已死了,然而覺得死後自由自在,可任意玩耍而不覺疲累;加上圖畫精美,悲傷中帶溫馨。

阿卓指成年人走入書店的兒童角未必感到舒服,「一般童書似圖像說明書,教導小朋友何謂正確行為,過於指令式。」他認為《貓咪小茶》可扭轉一般人對繪本既定認知:「生與死、失去等話題,在父母跟孩子的日常溝通中好難提及和討論;以藝術手法呈現,繪本共讀有助親子打開另一層次話題,帶領小朋友思考死後世界,了解抽象概念。」

阿哲認為吉竹伸介的《脫不下來啊!》是成人看後會勾起童心的好書。「站在小朋友立場看事情,故事由小朋友除不到衫開始,雖然好無聊但想像力奔馳,使家長對小朋友處境理解多點。」阿卓則認為此書有「隨遇而安」的想法:「父母學到的是小朋友遇上困難,不一定要即刻幫他解決問題,反應行後一步睇佢點做,是教大人多過教小朋友。」(黃正軒攝)
《Where Do We Go When We Disappear?》由英國Tate出版。一早絕版,全書圍繞「消失」的哲學概念,以例子解釋給小朋友事物不見了其實去了哪裡,例如地下水氹蒸發變雲,石頭變沙飄洋過海等。「所有嘢都會消失,包括人,我們都是大自然一部份,這說法令我感動。」阿哲說,阿卓認為此書是「繪本版易經」。(主辦單位提供)

阿哲強調出色繪本情感主導,有助孩子感性發展,不必強行教導規則和灌輸觀念,「亞洲文化傾向行事要有目的,大人給書小朋友讀總想他們學到嘢;但我們認為好書應同時吸引大人和小朋友。」

他選書時甚至有一半時間都不是考慮孩子,而是成人的觀感:「繪本通常都是大人先看,小朋友才有得看。《貓咪小茶》故事簡單卻又有點悲傷,其文學性會觸動大人。」

阿卓補充指Book B入口法文書,即使不諳法文,讀者仍可透過圖像進入繪本世界:「有些書讀字是一個意思,不讀字又完全是另一個意思;我們希望大家的閱讀狀態不只是吸收知識,更可以是純粹放空。」

鎮店奇書《Codex Seraphinianus》 成人繪本首選

「《Codex》好多人都上網睇過高清電子版,但都會期待睇實體。重量、質感、紙張、印刷方式,一般人不需這些知識,但把書攞上手的經驗很美好,希望是次活動能把此經驗帶給人。」阿卓說。(黃正軒攝)

不需明瞭卻足以令人自得其樂的最佳例子,必提義大利建築師兼工業設計師Luigi Serafini在70年代末創作、1981年出版的奇幻百科全書《Codex Seraphinianus》。全書厚達360頁,內容以無法辨別的虛構語言和文字寫成,圖畫怪誕超現實,充滿奇形怪狀的異種動植物、扭曲人體與機械混合之形象。憑空想像的科技、反常的物理定律和化學反應,意念天馬行空,恐怖和幽默並存,像看中世紀的魔法書或煉金術典籍。(可試睇電子版

名人歷史繪本之一的佛洛依德傳記,利用繪本形式去講解這位心理學泰斗生平,圖片眾多不沉悶,適合成年人。(主辦單位提供)

此書將於《繪本小島》展出,阿卓和阿哲喜歡之極,卻笑言它當初引入時被當為Book B鎮店之寶,因為「無人會買」;隨着他們努力介紹,有顧客購買之餘更因此怪書而涉獵其他不同繪本。阿卓直言《Codex》神奇之處是令一個自以為博覽群書、無所不知的成年人,重新回到幼兒小童蒙昧無知的狀態,無法利用常識去理解。

「一般介紹時,有人十多秒內想要看懂本書,想知道它講乜;十多分鐘至半個鐘後開始進入狀態,放棄了解其意義,享受文字和圖畫帶來的感覺,我會解釋這等於小時候首次接觸文字和繪本、全無概念的心境,像小朋友看到個波以為是太陽。」他又指作者腦袋思維奇特,對植物學、科學和醫學認識深入,卻把這些人類智慧結晶轉化為創作,「破壞大家的既有認知,大人都會覺得生動有趣。」

發掘陌生繪本冷門書 重拾閱讀童真樂趣

阿哲說:「2009年作者在一個講座中坦言《Codex》是亂寫一通,但重點是這樣做會令大人回到『一知半解』情況,體會真正閱讀趣味。」阿卓指出《Codex》有種吸引力,令平時打書釘揭幾頁就放下的讀者坐定讀上最少半小時,「正如古印度梵文書,越不明白越想看。這種每次打開書都期待帶來新事物的興奮,現在很多書店都未必提供到。雖然是次活動只得短短幾星期,我們都想達到此目標。」

阿卓和阿哲認為小島的目標是讓人有不一樣的閱讀方式,不一定在檔口買買賣賣,有休息的地方打書釘、拍照。人們抽空看看隨時有意外發現,重拾久違事物。「書的展覽、閱讀活動應當如此,畀空間人睇書而唔係不斷隊佢去買書買平貨。」(黃正軒攝)

坊間都在宣揚閱讀的好處,但鮮有提及「快樂」的重要性,「開心其實比知識更有意義。」阿哲認為港人對閱讀的印象流於讀書時的沉悶,書本只是知識載體,但這正是他們想扭轉的想法。

《101 Artists to Listen to Before You Die》是給大人看的繪本,因小朋友多數不會知搖滾。「由巴赫到Daft Punk的音樂史。」阿哲介紹。(主辦單位提供)

阿卓深信繪本能提供美學教育,助人找到吸引自己的事物,培養出美感觸覺和鑑賞力;藝術刺激創意,對成人同樣有益:「好難教識一個人咩叫靚或唔靚,皆因沒有明文規定何謂美;但小朋友隨住接觸繪本,被某類型吸引,雖不太明白但想不斷尋覓,就是發現美的過程。」

像《Codex》的書通常去旅行和參觀博物館才遇上,Book B和《繪本小島》目的就是將之介紹予大眾,即使引入書本乏人問準,最後要收為己有,兩人都覺得無所謂。

書海無涯,香港是商業社會,但他們都認為國際大都會需呈現不同面貌,另類事物應有其生存空間,提醒人們仍有多元撰擇,不一定要遵從既有價值生活。

「我們旅行時常買書至行李超重,畀人話傻,卻逐漸體會到港人有需要讀到這些書,Book B是給港人發現它們存在的渠道。」

阿卓說主流書並非全部,只是迎合市場和商業需要;Book B令他們結識愛讀冷門繪本的志同道合,提醒自己並非孤單,互相鼓勵:「明白到我自己雖然古怪,世上仍然有人跟我一樣怪,有知音。」他鼓勵人們儲東西,像昔日般珍惜實體收藏,不要過於依賴方便的電子科技,讀者更要收藏熱愛的書籍,他作結說:「藏書是面鏡子,反映內在,使人更清楚有乜嘢吸引自己。」

《繪本小島》展覽
日期:7月28日至8月13日
時間:上午11時至晚上7時
地點:PMQ元創方(中環鴨巴甸街35號)
網站:www.pmq.org.hk/event/picture-book-advent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