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Burberry攝影及時裝展 呈現二戰後英國「廢青」生活態度

撰文:劉力田
出版:更新:

與現在沒有落差的很難稱之為歷史,而人之所以愛看歷史,或多或少都想在這種落差中找到引以為豪的進步軌跡,同時篩檢出不變的共性。在這場展覽中,我們找到英國的關鍵字:抗逆、自信、幽默、樂觀、狂野、優雅和Burberry。

下層攝影展,圖為展示北愛爾蘭青年生活的《Avenue》和拍攝皇家騎兵的《Ceremony》。

在中環舉行的「Here We Are」攝影展由Burberry創意總監Christopher Bailey、英國著名文藝書店Claire de Rouen總監Lucy Kumara Moore和攝影師 Alasdair McLellan共同策劃,展示超過30位著名社會紀實攝影師逾90幅作品,題材圍繞英倫生活風格和精神。

展覽分為兩層,上層主要為各種紀實人像攝影作品,還穿插Burberry九月系列時裝展;下層除了人像攝影外更有諸如雨天群像、英式花園等有趣題材。策展人之一的Lucy Kumara Moore特意從英國飛到香港為記者介紹,說到英國的雨天和壞天氣,她都不禁笑着說起自己常常像相中人一樣要用紙箱擋雨,還有諸如飛傘、反傘等都是英國日常。值得一提,樓上的時裝展有展出不少「雨衣」概念時裝,也是與英國地理文化有關。

上層同時有攝影展和時裝展。

英國「廢青」的大膽生活態度

《Revelry》系列相片呈現戰後一眾英國青年的生活方式,雖然他們瘋狂、自我,卻不會盲從大眾風格,不怕其他人指指點點,敢於活出自己所想,這也是策展人Burberry創意總監Christopher Bailey特別欣賞的。他將人群喧鬧、反映英國人樂於當下的數輯照片收錄了在《Revelry》系列內。現場的Burberry九月系列時裝除了經典英國色外,還有繽紛的粉紅、粉藍、粉綠作為主調出現,很大原因就是Christopher想呈現這種年輕、玩樂的核心。

《Revelry》系列香港首展作品 - Ken Russell《In Your Dreams》

上圖是《Revelry》系列眾多展品之中Lucy最喜歡的一幅,亦是在香港首次展出,它由已故奧斯卡導演兼攝影師Ken Russell於1955年所拍攝,圖中人乃當時只有14歲的英國「飛女」Jean Rayner,她憑著鮮明的個性風格在當時英國社區頗為有名。這張照片從多方面反映戰後英國風貌,相中可見當地環境一片頹垣敗瓦,是戰後英國各地的常見情況,經濟環境差,年輕人缺乏娛樂設施,只能周圍流連,他們其實無事可做,只是出來閒逛閒聊,但大家面上仍掛着笑容,正呈現英國人的抗逆能力和樂觀主義。

「Teddy girl」風格起源

Jean Rayner的男裝風格來自於她「teddy girl」的身分,她們自信、聰明、獨立、個性鮮明,不甘於女子柔弱的刻板印象,證明女孩可以比男孩更瀟灑。這種風氣轉變是因二戰時男人都被徵召去打仗,英國國內工業和經濟由女人支撐,令女性社會地位上升,從而引動男女平等的思想革命。這種時尚和行為風格不一定與性取向有關,現代社會卻傾向將這種風格的女生定性為Tom Boy,或許該反思我們是否比舊時更退步了。

愛爾蘭軍裝也成為時裝取材元素。

時裝方面,Burberry今季用上了不少蘇格蘭紋元素,可以試着欣賞每一款都不重複的蘇格蘭紋設計,這一點體現了這種紋理的文化內涵。因為蘇格蘭紋在當地其實等於家紋,每個家族的紋理都不一樣——傳統上,當地人可以憑藉你穿着的蘇格蘭紋服飾認出你是來自哪個家族。堅持每一款服飾的蘇格蘭紋都要獨立設計,在商業而言大大提高了成本和難度,在工廠量產的「快時尚」年代,更是值得欣賞。

展覽由Burberry舉辦,在開幕前天更舉行了私人派對,邀請不少城中名人參加,如周國賢、麥浚龍、倪晨曦、G.E.M.和歐陽娜娜姊妹等。這絕不是艱深的純藝術展覽,亦不是膚淺的商品展,相信每一位享受攝影、時裝、文化的人都能輕鬆樂在其中。

+1
《Here We Are》展覽場地以工業風和霓虹燈管裝飾,符合香港風格。

《Here We Are》攝影展兼Burberry時裝展

日期:11月11 - 19日
時間:週日至週四11am – 8pm,週五至週六11am – 9pm
地點:中環皇后大道中 20 號
費用: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