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對白」劇團首演 英國回流導演陳泰然:用粵語帶出劇本節奏

撰文:陳浚銘
出版:更新:

一些媒體常會在某些人物的頭像旁邊加上一段對白,那些人實際並沒有說過那些話,只是媒體因應報道的內容及人物的性格,而設計了該段對白——這種對白稱為「設計對白」。「設計對白」劇團的名稱靈感正是源於這種類似二次創作的人物對白,這些對白在已有內容之上再創造,既與原本內容有關連,卻又多出了一些新的部分。
劇團的其中一位開創人陳泰然認為語言賦予了戲劇獨特的魅力:「語言既為演員作了一定程度的規範,卻又賦予了演員相當大的自由度。」愛爾蘭劇作家Enda Walsh所寫的《Disco Pigs》深入探討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關係,同時又展現出語言與戲劇之間的獨特關係。這吸引了陳泰然選其為劇團的第一齣演出作品,並且將其名稱翻譯為《與未成年豬仔發生愛行為》。

陳泰然和今次演出的另一位演員龔淑怡(龔嘉盛 攝)

劇團的定位 以對白為本

「語言」是人類的重要文化,它包括口述的言語、書寫的文字及身體語言。同一句話用不同的語氣說出來會表達出不同的情感,同一個意思用不同的話語表達出來也會有不同的效果,語言的運用和人的情感表達有極大的關係。

「設計對白」是本地新成立的小劇團。他們為宣傳自己的首演,到社區小店留下宣傳單張。(「設計對白」FB)

陳泰然相信語言是劇場的最大元素,他以練功夫來比喻:「一套功夫有多個不同的步驟,你會由一個步驟練至下一個步驟,但是步驟與步驟之間又是如何連繫?沒有人會告訴你,你需要自己領悟、演繹。語言也是如此這般,紙上的對白已經提供了既定的內容給你,但是這些對白如何演繹出來,對白與對白之間又是如何連接上來,這些都任由演員自己發揮。語言所具備的這種特性是相當美的。」

「設計對白」這個名稱代表了陳泰然的美學觀,戲劇的演繹建立在文字劇本之上,可是又不完全受制於文字,演員能夠透過說話的語氣和各種身體語言,在文字劇本之上再創造,令同樣的劇本能夠衍生出不同的演繹。重視文字劇本,相信文字賦予的自由度,這就是「設計對白」劇團。陳泰然希望以後能夠以此為劇團的中心理念,製作的作品既擁有香港味道,又能夠在國際舞台上吸引其他地方的人。

《與未成年豬仔發生愛行為》關於成長和離別。圖為二人在排練。(龔嘉盛 攝)

關於離別與成長的故事 人人都可有共鳴

《與未成年豬仔發生愛行為》講述一對年輕男女的故事,他們幾乎同一時間在同一間醫院出生,從小一起相處,十七年來都朝夕相對,並且處於只有他們二人的世界,漫長的時間令他們之間產生出一套只有他們兩人才明白的語言。然而,隨着他們快要踏入十七歲,外人開始介入他們的世界,他們自身也起了一些變化,二人的關係慢慢破裂,原本彼此只有對方的世界也逐漸改變。

陳泰然今年初參與天邊外劇場《這夜煙火燦爛 -北京舊城的故事》的演出。(「設計對白」FB)

為什麼陳泰然會選擇這齣劇作為劇團的首演作品?劇中另一位演員龔淑怡又為什麼會接受演出邀請,讓這齣劇成為她自演藝學院畢業後的第一齣作品?

對陳泰然而言,戲劇本身最有趣的地方就在於「能夠從一個精煉的角度去了解人性」,《與未成年豬仔發生愛行為》把人與人之間的「離別」以最極端的形態展現出來:「我們最初經歷的離別可能是在小學階段,我們要和自己相處了六年的朋友分別,當中包含了珍惜、不捨和傷心等等不同感覺。可是,這齣劇的兩位主角整整相處了十七年,過程中除了對方之外就沒有其他朋友,他們的世界就是由二人共同構成的。一旦有其中一方離開了,整個世界都將不復存在。」

身兼此劇的翻譯、導演及演員,陳泰然自己也有不少「離別」的經歷。(龔嘉盛 攝)

這種關於「離別」的深刻描寫觸動了陳泰然:「我在過去兩年也在不停地經歷『離別』。我自小一直都在香港生活,未曾離開過香港。然而在大學畢業後,我要到英國讀書。在英國讀了三年書,加上工作了兩年之後,我又要回到香港。」不只是自己,陳泰然在回到香港之後,察覺到原來身處於大城市的香港人也不停在經歷離離合合:「人與人之間有不同的價值觀,並且就此產生不同的立場,這是很自然的事。同時,面對不同價值觀和立場的朋友,也會有不同的情感變化。這些情感變化,在這齣劇就能夠看得到。」

《Disco Pigs》曾於2001年拍成電影(《Disco Pigs》劇照)

雖然《Disco Pigs》創作於90年代,以愛爾蘭為背景,可是它對於人在離別時的感情描寫適用於任何人身上,即使是現代的香港人也仍然適用。這促使陳泰然想要把《與未成年豬仔發生愛行為》作為劇團首次演出的劇目,不但和他自身的經歷有關,也和他對於香港這個成長之地的感受有關。

龔淑怡之所以接受陳泰然的邀請,是因為她從劇本感受到很強的共鳴(龔嘉盛 攝)

龔淑怡剛從演藝學院畢業,當初透過學校的戲劇演出,讓身在觀眾席的陳泰然認為她有獨特的資質,故此邀請她共同主演《與未成年豬仔發生愛行為》。談到接受邀請的原因,她也是受到這齣劇對於人的情感的深刻描寫所吸引:「這是個關於兩個年輕人成長的故事。它的情節,例如離開本來所屬的群組或者推翻自己曾經擁有過的信念等等,都是很多人在成長的旅途中會經歷的事情。雖然不像劇中的男女主角那麼誇張,但是我自己在中學時期也不斷經歷類似的事情。所以,在第一次看到這份劇本的時候我就覺得很有共嗚,促使我對這齣劇產生了興趣。」

戲劇的最重要元素之一就是觀眾,龔淑怡認為和觀眾分享故事是戲劇的意義所在:「在台上我要透過身體感受角色的情感和人生,然後再把我自己所感受到的、經歷到的和觀眾分享。缺乏了觀眾,只有演員的戲劇是沒有意義的。」不需要宏大的理由,陳泰然和龔淑怡都只是純粹想把《與未成年豬仔發生愛行為》這個故事分享給觀眾,想讓觀眾感受到「和自己最親密的人分開」這種離別的感覺是如何的。

《與未成年豬仔發生愛行為》是一齣翻譯劇,由陳泰然親自翻譯。(「設計對白」FB)

以對白節奏捕捉角色情感 翻譯上的再創造

《Disco Pigs》的作者Enda Walsh(網上圖片)

原劇《Disco Pigs》以愛爾蘭的地區方言寫成,翻譯成中文時常遇到難以找到對應的中文詞彙。陳泰然在把《Disco Pigs》翻譯成廣東話版本《和未成年豬仔發生愛行為》時,又遇到了哪些困難?

《Disco Pigs》的人物對白很特別,Enda Walsh雖然特意用愛爾蘭的方言來突顯故事中的愛爾蘭民族文化,但是更為根本的是對白本身擁有的節奏感,人物就是透過不同的聲音和對話節奏來表現情感和故事的文化背景。陳泰然察覺到這個特點,於是在翻譯的時候特意從聲音和節奏感的角度來詮釋人物的情感和故事的劇情發展:「比如說某段劇情是有關愛爾蘭的足球歷史,我就不停地讀那段劇情,從而掌握對白的節奏,然後再用廣東話重塑出這種節奏,透過節奏感翻譯出原來劇本的語境。」

這種翻譯方式令《與未成年豬仔發生愛行為》不只是純粹地用另一種語言演繹,而且是在原劇本上的再創造,一方面保留了原故事的劇情背景,另一方面亦令對白新添了一層香港味道,讓觀眾能夠透過自己熟悉的語言進入故事之中。

透過節奏來掌握人物的情感以及故事的背景(龔嘉盛 攝)

二人排練時的情況:

《與未成年豬仔發生愛行為》

創作、演出:陳泰然、龔淑怡
日期:2017年12月22-24日、28-31日
時間:8:00 pm (12月31日 3:00 pm)
地點:香港藝術中心麥高利小劇場 香港灣仔港灣道二號
票價:$220、$190(全日制學生/長者/殘疾人士)

受訪者Profile

陳泰然,2014年畢業於英國皇家中央戲劇學院。在今次的演出同時身兼演員、翻譯和導演三個身份。過往演出作品包括英國BBC及美國SundanceTV電視劇《One Child》,互動式電影《Late Shift》,電影《The ReZor》及《非常盜2》(Now You See Me 2),及在英國演出舞台劇《Loaded 》、《Most Certainly Well Worth Knowing》、《Hamlet》及《四川好人》;編劇及演出作品有《前戲》、《死性不改》;翻譯作品有天邊外劇場《浮士德》。

龔淑怡,今年剛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過往演出戲劇作品包括《正義弒者》、《從八十號K開始》、《元宵》、《蝦碌戲班》及《回溯重構:1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