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浪漫●1】莫斯科藝術館級地鐵站 來回巴洛克又折返未來派

撰文:劉力田
出版:更新:

活在香港,對鐵路的想像可能只有那頻頻出事兼行有加無減機制的港鐵,難有任何浪漫可言。在金鐘唱一句「地下鐵碰着她」,只會想到:「梗係碰啦,唔碰點迫入車廂呀。」
其實地鐵身為城市動脈,是展現城市特質的最好渠道。無論是服務、價錢還是藝術性,港鐵都可能無得救了;事到如今,不妨看看世界上其他地鐵站,重拾對地下鐵的浪漫想像。

在莫斯科,幾乎每一個地鐵站都是藝術館,富麗堂皇,猶如地下藝術宮殿;不過如果風格一式一樣,無論多美的設計都會令人生厭,而它最可貴地方在於,每一個車站都由國內著名建築師設計,造型風格各異,由巴洛克到共產主義現實主義、現代主義甚至是充滿未來感的時光隧道,猶如穿越時空的美學盛宴,而通通在一趟地鐵之旅便可以看遍。有人說,未到過地鐵站巡禮好像沒來過莫斯科一樣。

莫斯科地鐵站太多,一一詳寫怕到猴年馬月,因此這裡推介當中幾個最有特色的站點。要認識莫斯科地鐵站,大概可以由了解歐洲地下鐵開始:大家記不記得以下這經典片段呢?

先別管他痛不痛了,大家留意到重點嗎?對,就是地鐵站的樣子。

這是倫敦地鐵,而「一條甚至是多條極長的隧道電梯通往地底深處」是絕大多數歐洲地鐵站的共通特點。原因是在戰爭和冷戰時期、甚至在現代的城市規劃中,地鐵站同時兼任防空洞的任務,因此主要城市的地鐵站都建在極為深處,而且拱頂隧道型設計更能防禦衝擊。

莫斯科地鐵站平均深度起過50米,最深的一個甚至離地面有97米,曾是世界上最深的地鐵站,其名為勝利公園站。

勝利公園站(Парк Победы, Park Pobedy)

世上最長的單條扶手電梯。(網上圖片)

曾經是世上最深的地鐵站,站內最深處離地面97米,單單是那條扶手電梯就長達126米,乘搭需時3分鐘,正宗一搭無回頭,過程足夠你思考人生,更加是趕時間人們的災難。

老實說,這個站的美學設計一般,相比起其他車站的華麗風格而言更可說是毫無特色,不過單單為乘一回那條彷如隔世的電梯已經值得一訪。

莫斯科凱旋門。(VCG)

勝利公園旁就是俄羅斯凱旋門,這裡有個頗為有趣的典故:話說巴黎凱旋門是拿破倫為紀念1806年法軍大破奧俄聯軍而建,而俄羅斯凱旋門則是紀念1812年衛國戰爭中俄國最終戰勝法軍而建(採用著名的焦土政策),戰鬥民族果然好勝。

共青團站(Комсомо́льская, Komsomolskaya)

被喻為最美的地鐵站。(David Burdeny)

共青團站被喻為莫斯科最美的地鐵站,無怪乎,站內的裝潢即使比起其他莫斯科地鐵站仍猶其精美。獨特的鮮黃色天花加上統白雕飾,中間是風格式的馬賽克鑲嵌畫,展示不少蘇聯時期的事件人物。共青團站是典型史達林式建築,融合古典巴洛克的複雜紋理和紅色愛國情懷。

蘇聯時期,現代主義建築被認為是腐朽的意識,因此建築師們轉而求向古典主義和文藝復興時期風格,以大量枝節和繁複感營造美學,共青團站就在這背景下誕生。此站鄰近共青團廣場,周圍有三座城際火車站,可說是最為重要的交通樞紐。

基輔站(Ки́евская, Kievskaya)

裝潢仍是豪華得像皇宮。(David Burdeny)

如果說共青團站是宏偉的皇宮,那基輔站則是精緻的別宮。雖說氣派比不上共青團站,但極為華麗的裝飾細節在這裡變得伸手可及,乘客能近距離欣賞。「基輔」是烏克蘭首都,此站不但借用其名字,而且內裡的裝潢是透過烏克蘭舉辦的公開競標來決定。月台拱牆上嵌有18幅馬賽克鑲嵌畫,講述烏克蘭歷史以及俄烏兩國人民的建交故事。

馮維金站(Фонвизинская, Fonvizinskaya)

猶如時光隧道,是莫斯科地鐵站中的異類。(Yuri Degtyarev)

一般而言,莫斯科地鐵站都是以史達林式建築為多,2016年剛落成的馮維金站是其中一個特例。走遍傳統風格地鐵站,再來到這個像時光隧道一樣具未來感的地鐵站,令人耳目一新。如果大家記得,剛才說到蘇聯時期將這類無民族性、個性的建築視為敗類,但近年新建的地鐵站卻運用這類具形式感而去歷史氣息的設計,可堪玩味。

更多地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