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用海邊垃圾創作 日藝術家武田哲反思環境污染

撰文:程皎暘
出版:更新:

旅居美國20年,日本藝術家武田哲2010年回到家鄉,偏偏一年後日本發生福島核事故 ── 數萬名核電站附近的居民被迫撤離;用來冷卻反應堆的海水直接排出核電站外,對日本東部太平洋造成極大核污染,嚴重影響海洋生態;核爆炸噴出的放射性氣體擴散至周邊國家,引起東南亞一帶居民對核輻射的恐慌……這令武田哲深切反思,他與家鄉以及人與自然間的關係。

日本藝術家武田哲首次在港舉辦個展《The Sound of Nature》,展出最新的畫作及立體作品,表達他在福島核洩漏事件後對於人類與自然關係的思考。(Art Experience Gallery)

2011年3月發生的這場災難,與海洋關係密不可分。災難過後,武田哲每日都會去海邊散步,他發現海洋環境污染嚴重,被海浪沖來的垃圾堆積在沙灘上,與貝殼、石子一起,經過日曬雨淋,日復一日逐漸佔據、侵蝕沙灘。這樣的觀察令武田哲感悟:若任由廢棄物堆積,自然災害終會發生。

武田哲將海邊的廢棄物拾起,並製成裝置藝術品,廢物利用的同時,希望喚起大眾對環保的關注。(Art Experience Gallery)

於是,他開始《The Sound Of Nature》系列創作。這個系列的畫作與裝置藝術裏,總有石頭一般的物體堆砌成塔,塔尖頂著一團雲狀物,如核爆爆炸形成的蘑菇雲似的,更像一個烏黑的人頭,裝滿了廢氣 —— 對環境的破壞,其實也是對自己的污染。

 

武田哲受1980年代紐約文化薰陶,對當時的街頭文化情有獨鍾,尤其喜愛塗鴉藝術,所以他的畫作也帶有塗鴉的隨意感;除此之外,他也喜歡Hip-hop丶Rap丶Punk等音樂,這些音樂大多充滿創作者對於現代社會種種弊病的不滿,而他自己在創作時,也常把對社會的批判通過藝術呈現出來。

其實不止武田哲,福島核災令日本藝術界更多地介入社會,例如攝影師太田康介,跑去災區做義工,拯救那些被災民遺棄、仍在災區流浪的動物,並為它們拍攝相片,出版記錄影集,引起公眾關注。日本雖然離香港很遙遠,怕受核輻射影響,不吃來自日本的食物便是,但核威脅並不遙遠,大亞灣核電站就近在咫尺,武田哲的作品所關注的,又何止是日本國內的問題?

展覽:《The Sound Of Nature》

時間:2016年5月7日至6月11日(星期六) 11am至6pm

地點:藝術創庫畫廊(香港新界荃灣海盛路9號有線電視大樓20樓2009室)

Artist Profile

(Art Experience Gallery)

武田哲1961年生於日本神戶市,從小便夢想成為藝術家和到外國生活,於日本東京武蔵野美術大學畢業兩年後到紐約修讀版畫,並旅居紐約23年。2010年回流日本,曾於日本及英國等地舉辦展覧。其創作受八十年代的紐約文化影響極深,尤其是當時的音樂丶塗鴉和街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