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書獎2018】本土小說、何藩攝影集入圍 公眾投票開始

撰文:陳奉京
出版:更新:

有了火種後,人類開始有文明,不再過茹毛飲血的生活;而有了文字,文明得以傳承發展。書籍、閱讀對於人類的重要,無許多說,而每年4月23日「世界閱讀日」的設立,也是為了鼓勵閱讀。在香港,以推廣閱讀為目的的「香港書獎」,也已走到第十一個年頭。
「香港書獎」的主辦單位香港電台已公佈了今年的20本入圍書籍,書籍均為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首次出版的中文書籍(包括翻譯作品)。即日起,公眾可登入書獎網站投票,選出一本自己心目中的最佳,選舉結果將於6月20日香港書獎頒獎禮中公佈。

左:董啓章《神》封面;右:韓麗珠《空臉》封面。(聯經出版)

多位本土文學作家入圍

在香港,寫書已經很難,寫文學書是難上加難,但幸好仍有一群本土作家筆耕不輟,每年都為香港文學這盞燈添一點油,讓它繼續燃燒下去。去年有多本香港作家的長篇小說入圍並獲獎,今年也有兩本,一是董啓章的《神》,另一本是韓麗珠的《空臉》,兩本書都由台灣聯經出版社出版。董和韓兩位都算是產量穩定的作家,也都是香港書獎的常客。

董啓章的代表作「自然史三部曲」,回應香港歷史、政治、社會,從中篇小說《美德》起,逐漸轉向靈、性、慾的探討,接連兩部《心》與《神》,上升到宗教、哲學的思考。董啓章在接受訪問時曾表示,《心》的寫作是源於自己身體的病阻礙了原本的長篇寫作計劃,「然後就覺得,不如把自己的狀況寫成小說吧。那就不至於白病一場了。」《神》是董啓章上一部長篇《心》的姐妹篇,出版社在宣傳語寫上「出道以來尺度最大」。

因為病,我涉獵了一點佛學;然後,又涉獵了一點道家。都不能說是精心研究,只是讀到剛好給自己紓解困結的程度。當然,佛和道不是用來讀和思考的,而是要去修行的。除了做點禪修,我不敢說自己有甚麼修為。到最後我嘗試用寫小說的方法,去實驗自己的領悟。《心》是佛小說,《神》是道小說……
董啓章
董啓章《心》。(聯經出版)
潘國靈《消失物誌》。(中華書局)

香港作家中,潘國靈也是香港書獎的常客,去年憑首本長篇小說獲獎,今年也有散文集《消失物誌》入圍。這本散文集,記述城市中消失的物與事,可以說是承接其前一本小說《寫托邦與消失咒》的主題,繼續關注我城的命運。今年入圍香港書獎的文學類書籍還有羅貴祥散文集《非虛構作業》、張婉雯短篇小說集《微塵記》、董橋散文集《讀書便佳》、饒宗頤作品選集《香港當代作家作品選集:饒宗頤卷》。

董啓章歷年入圍書籍:《物種源始.貝貝重生之學習年代》(第四屆,獲獎)、《美德》(第八屆)、《心》(第十屆,獲獎)、《神》(第十一屆)
潘國靈歷年入圍書籍:《親密距離》(第四屆)、《靜人活物》(第七屆,獲獎)、《寫托邦與消失咒》(第十屆,獲獎)、《消失物誌》(第十一屆)
韓麗珠歷年入圍書籍:《雙城辭典》(第六屆,獲獎,與謝曉虹合著)、《縫身》(第四屆)、《失去洞穴》(第九屆,獲獎)、《空臉》(第十一屆)

文學類入圍書籍

香港書獎2018入圍書籍。(陳奉京攝)

書本尺寸玩出花樣

今年入圍的書籍,書本大小也比較多元。《狼來了!人來了!》、《新鄰居,你好?!》兩本繪本尺寸都比較大,適合家長捧着和兒童共讀;何藩攝影集《念香港人的舊》是「13.4 x 9.8 x 0.8 」英寸,相當厚重,適合收藏;由歷史學博士鄧家宙與插畫家Carmen Ng合著的《香港地區報──18區文藝地圖》,設計非常用心,正本書籍仿似月曆,而內頁則做成報紙的樣子;袖珍本的《讀書便佳》,則有復古的味道。

從入圍名單看,牛津大學出版社去年最亮眼,20本入圍書籍中佔了4本;其次是中華書局,佔3本。

第十一屆香港書獎

點擊進入投票

其他入圍書籍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