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獨立書店數目並不少 面對艱難經商環境還須提取個性

撰文:清君
出版:更新:

編按:書店、書業經營艱難是常聽到的事,喜愛藝術文化的人、喜愛閱讀的人最常逛書店,書店如何能夠經營下去?且看下文作者觀察分享。

【文章原刊於01撐場,歡迎下載香港01 app,與更多作者一同討論喜愛話題。】

無綫電視的《金宵大廈》播映後風評如潮,成功在於本土元素與奇幻元素配合,而當中劉江飾演的林老師一角,就在金宵大廈裏面經營書店。

而市道艱難,似乎適用於每一個行業。近來新聞報道不少藥房、藥妝店、食肆等經營艱難,掀起了結業潮。但是,其實綜合各種因素例如租金高漲、成本上升、產業單一趨勢等等,店舖越來越難熬。書店前景也是文化人所關心的環節。

香港地經營書店,最大的想必是集團式經營的商務印書館、三聯書店,以及中華書局。記得有些文藝界的友好為了反霸權壟斷,於九龍城書節曾經貼過一張獨立書店地圖。屯門區有樂活書緣,Book B也進駐了荃灣南豐紗廠;廣為大眾熟知的,旺角有序言書室、開益書店、榆林書店;灣仔則有城邦書店。

+4

聽過一個這樣的說法:要看一個城市的人民素養,除了觀察居民的言行,最快的方法或許是去他們的書店,觀察一下熱賣圖書是什麼。書店在於一個地方而言之重要,在於其承擔起一種文化傳播責任——在商言商角度,書只是一種商品,但這個商品反映出的除了明碼實價的價錢,還有一些目不能視的品味、文化、價值,而書店除了售賣圖書,還有很多功能,其中一個是將其視為空間,則它可以作為演講空間、聚會空間、辯論空間等,與茶館文化的俚俗場所相比,書店可視之為知識分子的理性、知性場所。

在營運一間書店的時候,其實與營運其他類型商舖的分別應該不大,打個比喻:譬如說你要開一間拉麵店,那你跟其他拉麵店有什麼不同?就是「殺手鐧」。比如話,湯底與別不同,麵是自己人手製造的,選址特別、裝潢特具和式風情等等……但要記住,有些是本,有些是末,有些元素是相輔相承的。

經營書店,大家都是經那些渠道購書,有些書甲店有、乙店沒有,很可能不是因為獨家代理,而係因為乙店沒有選購而已。那麼,當「餡料」都差不多的時候,書店營運方針及策略就非常重要,無奈地香港舖租高昂,很多書店無法承受地舖租金以至曝光率及知名度不足;同時,同樣舖租高昂,一間書店的地方絕對有限,那麼在替所售圖書分類、如何劃分書店內部空間這些環節上就顯得格外重要,而更重要的是,書店的個性。

「提取個性」,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命題。不論在個人身上的特色,抑或係公司、集團等,都極為需要性格,這實際上就是市場定位與包裝的問題。一間書店若有特色,印象自然容易深入民心,而這種性格需要多方面配合及長期工夫才能建立。

舉例說,在灣仔的三聯書店有一層有一個親子兒童角落,那裏琳瑯滿目都是兒童圖書,而新雅這個品牌亦時常借店面位置舉辦故事分享活動,那這個店的形象便鮮明;又例如,尖沙咀的商務印書館不時舉辦一些文化相關活動講座,那麼該店的形象便又深入民心了。

再舉獨立書店為例子,開益書店常常借場地予一些新晉作者舉辦簽書會,又多入一些流行讀物書籍,喜好閱讀流行書籍的人便會常常流連;序言書室則會辦讀書會、多是一些文、史、哲圖書,邀請來賓辦活動又是一些好哲學、公共政策政治論述等等的議題,文藝青年或知性青年要去序言又是一個符號了。

至於書店該如何塑造其個性,應該如何發展,只售圖書?有咖啡飲的?主要借場辦活動的?主要入哪些書類?這些詰問該問書店主人了,書店性格,如同書店主人一樣,物似主人形嘛。

作者簡介:清君

中文系畢業生,任職過出版編輯及網絡編輯,專寫關於本土創作、傳媒、出版、文學等話題。不善交際的小毒男一枚。

作者Facebook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chingkwan.page/

【編按:文章題目為編輯所擬,原題為「【香港書店】書店營運絕非易事 塑造個性特色尤為重要」​】

(以上文章內容均屬用戶提供,香港01不為任何用戶內容而衍生或遭受之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