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KER小丑影評:被荒謬社會推向黑化瘋狂 反派必有可憐之處

撰文:裴小裴的電影murmur
出版:更新:

「是我的問題,還是這個世界太過瘋狂?」

【文章原刊於01撐場,歡迎下載香港01 app,與更多作者一同討論喜愛話題。】

沒有DC漫畫電影那英雄集結的片頭,也沒有漫畫改編作品一貫的熱血開場,但從廣播那頭的聲音,我們得知這是我們熟悉的葛咸市,街上滿是垃圾,貧富階級永不停歇的對立,但沒有蝙蝠俠、也沒有小丑,尚未;我們看着亞瑟靜靜坐在鏡子前畫着小丑妝,似乎想從鏡子的那頭找出什麼,是笑臉?還是愛?我們無從得知,只見他用手指將兩邊嘴角拉成一個微笑的幅度,但淚水卻混着妝,沿着臉頰畫成一道黑線。

亞瑟靜靜坐在鏡子前畫着小丑妝,似乎想從鏡子的那頭找出什麼。(《JOKER小丑》劇照)

如果說基斯杜化·路蘭(Christopher Nolan)的「黑暗騎士」三部曲(The Dark Knight Trilogy)開啟了漫畫英雄作品寫實化的可能性,那麼由杜德·菲力斯(Todd Phillips)執導的《小丑》,則是將漫畫角色完全解構並放入寫實社會的框架中,重新定義超級英雄類型電影的想像,看完《小丑》,你會發現漫畫並不荒謬,荒謬的是其所照映出的這個世界本身,他是如此真實、卻也如此讓人心碎。

我們在過去看過Joker的癲狂與失控,但對於其從何而來,往往只有一個公式化的悲劇框架,而作為一部不打算與任何電影世界觀連結的獨立作品,導演杜德·菲力斯曾經在訪談中表示,「小丑」將不會遵照任何原著漫畫的設定,也因為這樣的創作自由,我們得以深入探尋,這是一個關於亞瑟佛萊克的故事,一個關於失去信念,而被社會推向瘋狂的故事,他細膩專注地聚焦在角色上,將框架裏的每一吋填滿。儘管如此,在這樣寫實的基調下,仍保有我們所知的起源,只是抽掉了那些迷幻色彩,取而代之的是濃厚寫實的自在揮灑,也為未來這個城市英雄與反派的誕生,製造出值得玩味的懸念。

電影是關於亞瑟佛萊克的故事,一個關於失去信念,而被社會推向瘋狂的故事。(《JOKER小丑》劇照)

特寫、聚焦、毫不保留的,我們隨着亞瑟虛實交錯的敘事裏,看着這個荒謬而崩解的城市,這個由缺愛、創傷、冷漠及謊言交疊而成的城市,「小丑」讓我們無法別開目光,近距離的直視這些負面想法是如何相互影響整個社會,是人性,讓我們在強勢與弱勢之間構築起一道無形的牆,而亞瑟就在這道牆的邊緣緊緊巴着,以母親所灌輸給他的樂觀正向,盡其所能地給予歡笑,但社會卻狠狠地踹他一腳,這一腳,不僅推翻了亞瑟過去至今所保有的愛與良善,也成全了犯罪之王的誕生;導演杜德·菲力斯在畫面上用了極具詩意的鮮明對比,一開始的陰冷幽暗消極照映亞瑟頹桑委屈的身影,但隨着謊言、冷漠與嘲笑硬生生地一層層褪去亞瑟渴望社會化的外皮,迫使他從人生的悲喜劇中重生,後段大量暖色明亮的光影,火熱地映照在Joker的臉龐上,也宣告那曾經擁抱着溫暖善意的亞瑟佛萊克,從此不復存在。

導演陶德菲利普斯在畫面上用了極具詩意的鮮明對比。(《JOKER小丑》劇照)

我想無須將華堅·馮力士(Joaquin Phoenix)的詮釋與積·尼高遜(Jack Nicholson)、希夫·烈達(Heath Ledger)抑或是謝拉·力圖(Jared Leto)比較誰才是Joker的最佳詮釋,因為他們每一位皆創作出屬於自己版本的Joker,而華堅·馮力士無疑再次繳出令人震撼的表現,在這部擁有大量特寫的電影裏,每一分每一秒的呈現皆讓人無法移開視線,不論是在聲線、肢體、眼神甚至是演出所牽動的每一條神經皆幾近完美地展現出角色能量,我們看到亞瑟對社會認同的渴求、對給予歡笑的追求以及對於自身處境的無能為力,再到Joker的脫胎與蛻變、自信與癲狂,其中莫過於笑聲的演繹,過去每位Joker的魔性笑聲都有特色獨具的聲音形狀,但華堅·馮力士所詮釋的絕對是最令人心碎的一位,每一次身不由己的病態性發笑,皆令人不忍,明明是該吐氣暢快的歡笑聲,聽起來彷彿不斷地吸入空氣,就像是在笑的同時竭盡所能地想要吸到周遭的希望與正面能量,然而就在抽乾之後,換來的卻只有絕望的乾嘔與辛酸。

【↓↓↓↓↓按圖放大看歷年各個小丑。↓↓↓↓↓】

+10
身為精神病患最難過的,就是大家都希望你裝沒病。
電影中運用了大量角色的特寫鏡頭。(《JOKER小丑》劇照)

而在這樣一部充滿負面思想且表現出色的作品下,不免有着是否有「美化暴力」的疑問產生。的確,《小丑》給予大眾一個開放性的思考空間,他讓我們在一個沒有英雄存在的條件之下,不禁會同情起亞瑟的遭遇,並且與葛咸城市民一同因為憤怒有了宣洩缺口而被鼓舞,但我相信「合理化暴力行為」並非導演杜德·菲力斯的本意,重點還是在於過程的反思,之所以對電影產生情緒,不只因為我們一路看着這個逐漸荒謬的社會是如何摧毀一個弱勢之人並反噬於社會,也因為這個荒謬的世界,就宛如我們身處的社會寫照,我們總希望整個社會都裝沒病,這裏的病不僅是心理上的,更包含了貧窮甚至是對於理念的追求,我們希望整個世界就是一個標準的理想國度,卻忽略了每個人對於世界所釋出的聲音,自身的優越感使我們不傾聽也無法設身着想,並且將造成城市燃燒的矛頭指向他們,控訴他們的病態才是造成對立混亂的亂源。

諷刺的是,整個社會最大的病灶,卻是源自於我們踐踏他人的滿滿惡意。

評分:9.5/10

+2

作者簡介:裴小裴的電影murmur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也歡迎分享並加入,讓我們一起無時無刻聊電影吧!

Facebook:裴小裴的電影murmur  

Instagram:leonpeis_movie_murmur  

【編按:文章題目為編輯所擬,原題為「【影評】小丑---是誰點燃城市的惡意之火」​】

(以上文章內容均屬用戶提供,香港01不為任何用戶內容而衍生或遭受之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