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夜生活】在油麻地「目黑」 攝影師賴憶南:地方愈黑愈吸引

撰文:何阿嵐
出版:更新: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已故詩人顧城的名句,成了後世多少人的引用。在顧城乃至眾多創作人的作品中,「黑夜」是一種危險的意象,但危險卻也浪漫,並富有激情,因此創作人在黑夜中尋找題材和靈感,也在黑夜中創作,那就是黑夜給予創作者的「光明」。
黑目之中見黑夜,會是怎樣的風景?
攝影:李孫彤、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訪問期間,賴憶南沿途拍下一系列街頭照片,紀錄香港晚上的狀況。(圖為賴憶南攝影作品)

攝影師:油麻地夜攝泛黃光影

鏡頭下的香港夜色,大多都強調這是個不夜之城,晚上依然人來人往、燈火通明;從明信片上看到的香港,是招牌林立的五光十色。但近年香港政府收緊法例,大街上已不再見新招牌,留下來的又因為日久失修,面臨清拆的命運。這種城市夜景會慢慢消失,餘下來只有一片暗黃的街燈,假若從高空俯瞰香港景色,幾乎被暗黃街燈包圍。

香港的街燈主要以省電環保的LED黃色路燈,對於喜愛晚上攝影的攝影師,這是相當煩惱的事。

「東京、台北的夜晚更吸引我!」

走過繁忙的油麻地果欄和一車車水果,與攝影師賴憶南一同往旺角方向前行,他手上攝影機的ISO(底片感光度)推至3,200,快門維持在1/35,光圈盡量開到最大。賴憶南對深夜街道裏的環境光特別感興趣,看到有趣的光源他就會停下來,「但相對於香港,還是東京、台北的夜晚更吸引我。」

賴憶南在東京拍攝黑夜環境時,因為光源大多來自商店外五顏六色的招牌,畫面上的顏色層次較為豐富,這和兩座城市的街燈設計差別有關係。東京除了主要行車路上,街上照明燈的色澤普遍是泛白色而非泛黃色的熒光燈,讓人感到清澈見底,其他顏色也更為突出,相反香港清一色使用泛黃熒光燈,而街燈也比一般設施高,這種泛黃燈光會遮蔽了街道上其他顏色,加上香港的街道又沒有簷篷,這些光源對攝影師來說相當令人苦惱。「這些黃光令所有畫面都變得扁平,失去立體感,因為整個畫面都被單一顏色遮蔽了,在這種環境下拍出來的照片相當醜陋。」路上,賴憶南無奈地說着。

晚上的街市還會有三四個檔口「開檔」

燈光影響城市景觀 照片將醜陋呈現

我們沒有選擇最為繁忙的彌敦道,而是從砵蘭街走向我們的目的地。平日的砵蘭街,都是建築裝修材料店、室內設計室開業,但一到夜晚,當這些店舖關門後,就變成紅燈區。從這裏經過的人,總會留意到為數三至四位,上了年紀的女性站在大廈門口一旁。倘若有一兩位男士一同慢步行過,這些女士對男性(特別是上了年紀的)總會打一打眼色。麻雀館、時鐘酒店、夜總會的招牌和燈箱,依然照亮着整條街道,賴憶南看着我們頭頂上的招牌說:「從這些招牌,可以發現這城市如何講求速度和效率,用上的都是最便宜的LED燈,不講求質素,就算用上暗啞的色澤也毫不突出,因為這些都是代用品,不會用得長久。」

賴憶南的一系列街頭照,也會將鏡頭對準近人的身旁,呈現出被攝對象在毫不知情下的反應,也從他人的角度去看香港城市環境。但有關晚上的作品,他就特別強調畫面內的光影變化,「拍照時找出光源的陰影位,我要將這種平白無奇的醜陋表現出來。」

夜晚街市的光線吸引了賴憶南來拍照,特別是旺角花園街和中環嘉咸街街市

街市——最真實的香港

我們經過一個十字路口時,看到坐着十幾位濃妝艷抹的女生,相比剛見到的略為年輕,而旁邊站着數位高大的男士,難以言語的氣氛令我們加快步伐,但坐在這樣的街燈下,就算打扮得多美艷,也顯得略為失色。

「記得以前學攝影時老師說,每到一個地方也首先要到街市,這樣就可以很快了解當地的風俗面貌。」那香港的面貌又怎樣?我們到達街市,見地下剛剛清洗過,還留有很大片水漬,遠處又有垃圾味飄來,老鼠和曱甴也在我們身邊大搖大擺走過,如果有一點潔癖,寧願快步離開。但賴憶南自言最喜歡的香港夜景,正是旺角和中環的街市,晚上大部分檔口已經關門,惟獨有幾間生果檔照亮了這個地方,這種孤零零的感覺更吸引他走上前拍攝,「就算在早上拍照,我也喜歡在街市,人來人往;晚上又是另一片風景,而這才是真實的香港狀況。」

賴憶南,電影電視攝影指導、影像藝術工作者,「現在攝影」創辦人。記者跟賴憶南夜遊油麻地,他邊接受訪問邊拍照。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