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反叛,只是調皮」 藍絲帶獎得主、Cult片大導鈴木清順逝世

撰文:翟啟豪
出版:更新:

「我的責任是娛樂觀眾⋯⋯我不是反叛,而是調皮。」
日本電影新浪潮代表人物之一,著名導演鈴木清順於本月13日晚上因慢性閉塞性肺病於東京一家醫院病逝,享年93歲。
六十年代,他曾執導多部電影,當中包括經典Cult片(邪典電影)《東京流浪者》和《殺手烙印》。八十年代起,其電影作品在日本國內外均廣獲好評,如《流浪者之歌》令他獲得日本藍絲帶獎最佳導演,亦在柏林影展上獲得評審特別獎。生前最後一部作品,由章子怡和小田切讓主演的《狸御殿》亦參與過康城影展。國際知名導演如昆頓·塔倫天奴(Quentin Tarantino) 、王家衛等均對他的作品都給予很高的評價。

六十年代,鈴木清順曾執導多部電影,當中包括經典Cult片(邪典電影)《東京流浪者》和《殺手烙印》。(《殺手烙印》劇照) 

風格大膽 曾入電影界黑名單

1923年生於東京的鈴木清順,曾於二戰時應徵加入日軍的氣象隊。1948年起在「松竹株式會社」擔任助理導演六年,後來他又加入當時重開的「日活株式會社」,憑流行音樂電影《港邊乾杯》正式成為「日活」的導演。

著名導演鈴木清順於本月13日晚上因慢性閉塞性肺病於東京一家醫院病逝,享年93歲。(網上截圖)

六十年代,他執導了多部充滿實驗性和超現實色彩的電影作品,當中包括1966年的 《東京流浪者》和1967年的《殺手烙印》。他嘗試利用鮮豔的色彩、精緻的場景和誇張的形象設計,又喜歡以Yakuza(日本跨國黑幫)為題材,作品中經常出現性、暴力和血腥的場面,以及對黑道情節的深刻描述。這種大膽而強烈的風格也奠定了他後來的拍攝方向,不少人更形容他的作品是揉合了pop art(普普藝術)和「pulp」的元素。(註:Pulp一詞源於三十年代的歐美雜誌,故事通常包含詭異、動作、驚悚等元素)然而「日活」認為他的電影「難以理解」,多次要求降低製作成本。1968年,在完成《殺手烙印》不久後被解僱,他對「日活」提出了不公平解僱起訴。雖然他獲得勝訴並於庭外和解,但後來十年都因此事被其他電影公司列入黑名單。不過,此事的發生間接推動了日本獨立電影的發展,鈴木清順八十年代的名作《流浪者之歌》亦是在獨立電影組織「藝術電影院聯盟」(Art Theatre Guild)的支持下發行。

八十年代,他以超現實的鬼怪電影三部曲《流浪者之歌》、《陽炎座》和《夢二》,得到了日本電影市場的認同。(《流浪者之歌》劇照)

八十年代重回影壇 作品受國際注目

蟄伏多年,鈴木清順於1977年重回電影界,為「松竹」電影公司執導《悲愁物語》。八十年代,他以超現實的鬼怪電影三部曲《流浪者之歌》、《陽炎座》和《夢二》,得到了日本電影市場的認同,《流浪者之歌》亦令他先後獲得日本電影界最高榮譽之一的藍絲帶獎,以及柏林影展特別獎。1990年,鈴木清順獲日本政府頒發紫綬褒章,其電影書籍及DVD亦在九十年代發行到國外,引起了國際影迷的注目。不少著名導演對他的作品都給予很高的評價,甚至受其電影啟發。

例如在《東京流浪者》中原為殺手的主角因要金盆洗手而遭到黑幫的懲罰,而塔倫天奴的《標殺令》(Kill Bill)中,原是職業殺手集團「毒蛇」成員的主角「新娘」亦因退出集團在婚禮上遭到追殺,而且兩部電影開場都拍攝成黑白電影。亦有影迷認為,《標殺令》中O-Ren Ishii的「House of Blue Leaves」總部設計也是參考《東京流浪者》的場景。此外,澳洲導演Baz Luhrmann曾形容他為一名「能預知未來」的導演,美國獨立電影導演Jim Jarmusch則將他比喻為「日本Samuel Fuller」,鈴木清順卻笑指《鬼狗殺手》(Ghost Dog: The Way of the Samurai)中的角色要死於街頭,對日本人來說並非好事。

影迷認為《標殺令》中O-Ren Ishii的「House of Blue Leaves」總部設計也是參考《東京流浪者》的場景。(《標殺令》及《東京流浪者》劇照) 

獲得國際電影界的肯定,鈴木清順成為了cult片界的代表人物,然而他的健康狀況卻每況愈下。繼2001年將《殺手烙印》重製成電影《手槍歌劇》後,他於2005年執導最後一部作品。雖然由章子怡和小田切讓主演的音樂劇《狸御殿》曾參與康城影展,但鈴木清順於電影上畫時亦向傳媒透露自己的健康狀況很差,不能繼續製作電影。2011年出席公開活動時,更要坐上輪椅和配戴氧氣喉。對於自己「遲來的成功」,他曾經這樣形容:「是我的電影太早到或你的時代太遲來。」

前些年,美國標準收藏(Criterion Collection)修復了其部分作品,這些作品可於網站FilmStruck付費觀賞。

鈴木清順最後一部電影《狸御殿》,由章子怡和小田切讓主演

鈴木清順60年代作品《殺手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