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Basel】鋼與膠煉成後現代膿瘡 陸浩明的物質實驗

撰文:黃正軒
出版:更新:

就像很多混合媒介藝術家般,本地藝術家陸浩明(Andrew)對物質的質感進行一場又一場的實驗。他的作品以混合不同素材、物料和媒介造成的雕塑及裝置著名,無機物和有機物之間的張力為恆常主題。他一直透過作品來探索人類文明如何自處於大自然,以及彼此共存關係,擅於利用人造物品做實驗之餘,他亦着力研究自然形成的熵(Entropy)、逆熵(Anti-entropy)以及物種保存的生物多樣性系統。

陸浩明認為,「時間」在歷史、記憶和經驗等擁有不同量度標準的領域中,都被用作可任意鍛造的媒介,這份藝術宣言甚具後現代主義意味。在他眼中,時間會加重萬物的份量和價值,因為它可以重整虛構以及客觀存在的物件的歷史,亦能令人造物與自然生成物之間的界線變得模糊,形成灰色地帶。他想從浩瀚的時間,以及它龐大的影響力、造成的後果之中,找尋潛在的意義。

《Ecstasy of Endless Abscess》不鏽鋼板混合發泡膠 後現代蜂巢狀膿瘡是這樣煉成的

陸浩明混合媒介畫作《Ecstasy of Endless Abscess I》,素材為聚氨酯發泡膠、亞加力膠紙及不鏽鋼板。(Art Basel)

上屆Art Basel展中,首次參展的陸浩明為觀眾帶來汽油畫《Oxidization Immolation 1》,手法是在銅板(無機物)上燃起自製汽油(有機物),創造出彷如嚴重生鏽的鐵的全新物質形態(狂野的製造過程可在其個人網站作品專頁見到),紀錄着時間的消逝。而2017年Art Basel,陸浩明延續其有機無機大雜燴式抽象風格,共展出兩幅新作:《Ecstasy of Endless Abscess》系列的首部第二部。初看下覺得畫作呈蜂巢狀,不鏽鋼板的孔洞像蜂室,「吱」出來的發泡膠/亞加力膠粒極似蜂室的蜜蜂幼蟲或蜜糖汁液,此作品是要表達的是全球日益減少、瀕臨滅絕的蜜蜂群為求繼續存活在嚴峻生態系統中而廁身於鋼質夾板嗎?當然這只屬記者一己天真想法,很快就自我否定了。

身為一個藝術門外漢,決定「由題識畫」,從作品名稱領會作品意義。「Ecstasy」這英文名詞可解作「狂喜」、「忘形」、「心醉神迷」等,經常出現於1990年代的青年迷幻派對(Rave Party)文化之中,變成在香港俗稱「搖頭丸」的興奮劑「亞甲二氧甲基苯丙胺」(MDMA)的英名通稱,全因吸食軟性毒品達至迷離意識境界是該文化盛行風氣。Ecstasy亦有「出神狀態」之意思,在道教的語境是「神遊太虛」,粵語俗稱「遊魂」,泛指一種靈魂出竅的宗教神秘經驗,由天主教到中國東北的薩滿教,幾乎人類文明中所有信仰體系也曾談及類似的體驗。

《Ecstasy of Endless Abscess》字面上的意思翻譯成中文,其中一種解讀可為「迷失於無盡膿瘡」。解通了意思再看作品,不禁毛骨慄然。兩幅作品原來是以鋼板夾住膠質體,在孔洞中擠出暗瘡膿頭狀、「垂涎欲滴」的顆粒,算是另類「搖頭丸」(起碼足以令記者「耍手擰頭」)。得知創作者如此本意,我就「回不去了」,只看到如伊藤潤二漫畫《三酸甘油酯》中出現的密集膿瘡面,而且還揮之不去,再也看不見原先的蜂巢。既稱作膿瘡幻境,同時亦是膿瘡地獄。

陸浩明混合媒介畫作《Ecstasy of Endless Abscess II》,素材為聚氨酯發泡膠、亞加力膠紙及不鏽鋼板。(Art Basel)

陸浩明(Andrew Luk)

1988年生於美國新澤西州。2010年畢業於英國薩福克大學,修讀藝術及歐洲歷史。曾於2015年香港錄影太奇舉行個展《No Fixed Abode》。其作品亦於多個群展展出,包括韓國光州亞洲文化中心的《At Wit's End》(2016);美國華盛頓西雅圖當代藝術中心的《Change Seed: Contemporary Art from Hong Kong & Beyond》(2015)。2014年獲得香港藝術發展局的「新苗資助」支助計劃。現於香港生活及工作。

個人網站:andrewluk.com

展出詳情
藝廊:安全口(Gallery Exit )
展區:Level 1 | 1B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