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X社會】金紫荊廣場前 脫掉遮掩 裸體求真相

撰文:陳奉京
出版:更新:

在一個真理未必赤裸裸的國度,廣州人區志航選擇以赤裸自己的方式,向社會詰問事件的真相。

金紫荊廣場——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圖:區志航提供)

區志航也曾在多個與香港重大事件有關的地點赤裸自己,今年年初一的旺角騷亂發生後,他再次在網上發佈這些照片,並問:「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香港何去何從?」他也尋思著,要找一天到發生騷亂的旺角現場,再次赤裸自己。

「香港是一個神奇的地方」

金紫荊廣場、維多利亞公園、海港城D&G對面、唐英年的大屋外、沙頭角、金鐘政府總部旁的馬路……都留下過區志航的「倩影」,這些地點相對應的事件是香港回歸、反23條立法大遊行、D&G禁止路人拍攝、唐英年僭建風波、奶粉限帶令、雨傘運動……他用行爲藝術和攝影的方式,告訴人們那些地方發生過什麼事。媒體人出身,加上舅父是香港人,區志航坦言對香港有感情,並形容香港「是一個好神奇、好難得」的地方。

海港城——2012年D&G禁止拍攝事件(圖:區志航提供)

在公共場合裸體自拍,這樣的行爲無論是在香港還是在大陸,都是有風險的。區志航說,大陸的公共場所雖然安裝了很多攝像頭,但很多都未必一直在運作,相比起來,香港的攝像頭可能沒有那麼多,但監控卻可能是即時的。有次他在灣仔某處完成拍攝,又馬上趕到金鐘繼續。相機才擺好沒多久就有警察出現,還對他說:「先生,你都好勤力,剛剛在灣仔,現在又到這裏。」他才知,原來一路有警察跟着他。

「不過他倒沒有問我裸體的問題,只是問我爲什麼在那裏拍攝。」

警察和他談了幾分鐘後就走了,倒沒留難他。

用裸體喚起關注

「媒體學裡,如果人人都是穿衣服的,那不穿衣服就會吸引人。」區志航坦誠自己的做法是希望得到關注,他認爲表達方法可以有很多,但作品得到關注才有意義:「先是關注,然後他們就會去思考。」

金鐘——2014年雨傘運動(圖:區志航提供)

「裸體」對於區志航還有另一層意義:「衣服是人的身份和尊嚴,裸體卻是平等的。官員在他的情人面前脫去衣服,也是人。裸體還有很多象徵,有時是一種抗爭,在女權、環保運動中很常見。」

然而,「裸體」在大衆層面始終是一種禁忌。選擇以這樣前衛的方式去表達,既帶來關注,也帶來罵聲,從2007年開始這系列的創作至今,依然不乏罵他「變態狂」、「狗屎垃圾」、「炒作」的人。對於這些罵聲,他早有心理準備,「多難聽的話都預了」,但他意外的是,他的行爲藝術並沒有招來政府的打壓。他說:「在管制這麼嚴格的國家,這些照片能存在、能傳播,就是一種轉變了。」

他感受到的另一種變化,是最初的討論只圍繞在「裸體」上,到現在很多人會討論照片背後的事件。他更自豪地說:「現在一有大事發生,就有人想到我,還會有人問我什麼時候去拍照。」

父母的舊相片裡看到真相

沒有真相,13億人依然過著各自的日子,真相有那麼重要嗎?爲什麼要執着於追尋真相?

「以前學校的教育,總是說舊社會有多壞、新社會有多好,我們常說『萬惡的舊社會』,但有一天我看到父母在舊社會時拍的老照片,原來舊社會並不比新社會差。」從此,質疑的種子在區志航心中埋下。80年代開始在傳媒工作,讓他更加看清,在國家宣傳機器下,真相並不常見:「媒體總是喪事喜辦,真正的問題根源看不到。」

區志航知道在中國做媒體人的侷限,於是他選擇用藝術的方式去表達,他說:「藝術的方式沒有那麼直接,而且新聞總是來得快,去得也快,時間性很強,但藝術卻不會。藝術不一定能解決問題,但能引發人的思考。」

他說:「不去追求真相,是不尊重在歷史裡努力過的人。」

沙頭角——2013年香港實行限奶令(圖:區志航提供)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