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Basel】日常生活的工筆痕跡 陳鈞樂:我嗰人比較慢

撰文:洪昊賢
出版:更新:

本地年輕藝術家陳鈞樂的工筆線條細膩,總是以水墨語言去刻劃日常生活。旅行經驗、工作室與生活日常,都是他的描畫對像。對他來說,水墨語言舒服、平靜,更重要的是「慢」,能抵年月。這次在香港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 Hong Kong),他以工筆呈現出兩種不同的處境:沉悶的日常與外遊的狂歡。

陳鈞樂《偶遇情人與獨角獸》。

遊歷歐洲的「逃脫」感悟

陳鈞樂《空島》。

去年個展「人間遊戲」,陳鈞樂以水墨工筆描繪了一個放縱嬉戲的世界,探討關於逃離日常生活的玩樂行為,展覽英文名「Nirvana」梵文意思即為解脫。在Art Basel的這幾幅作品,或許就是陳鈞樂的短暫解脫。「去了歐洲兩個星期,有不少地方都震動我。」

作品《城中島》描繪出一個眾人狂歡的場面,帶點宗教意味又有點像浮世繪。陳鈞樂說其實是源於在遊歷德國時,受到啤酒節的震動:「他們狂歡的狀況,跟日常拘束的香港都市人非常不同,跟我平時自己在工作室裏對住幅畫的靜與慢更是不同。」作品《空島》則以工筆描繪歐洲建築,而《偶遇情人與獨角獸》則是受影響於名畫《The Lady and the Unicorn》(收藏於巴黎中世紀國家博物館),陳鈞樂回憶說此畫仍然給他留下極深印象。

回歸日常 感嘆生活節奏不同

除了以水墨工筆記錄旅行見聞,陳鈞樂另有兩幅作品非常簡約,分別是《畫桌》與《Still Life》,不似傳統水墨畫大山大水,而是因時制宜,將日常題材融入水墨。《畫桌》便是他的工作日常,「這些日對夜對的死物,可以怎樣產生生命力?」

陳鈞樂《Still Life》。

而《Still Life》則是與他的興趣游泳有關。陳鈞樂的工筆細膩,物體卻具像,也受西方畫一定影響。至於接觸到水墨也是由於意外爆肺,需遠離天拿水味濃的油畫,因而對水墨產生興趣。水墨、工筆的淡雅藝術語言,也與他的性格有關,他不時提到「我嗰人比較慢」。作品《Montreux》上半部為自由飛翔的海鷗,下半部為密麻麻排的人群,回到香港以後,陳鈞樂仍然感嘆生活節奏的不同。「在歐洲會暫居在一些緩慢的寧靜小鎮,回到香港後卻又必須回到快速的節奏。」在Art Basel的繁忙人堆中,陳鈞樂以工筆刻劃西方事物,以緩慢借來更深的日常沉澱,或許可以令你對水墨有另一翻看法。

本地年輕藝術家陳鈞樂。(陳嘉元攝)

藝術家Profile

陳鈞樂,1992年生於香港,2015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主修藝術。透過尋常事物引起隨意聯想,擅於用富有節奏感的線條來建構細緻嚴謹的畫面。曾獲周士心教授中國書畫學業成績獎及嘉圖藝術創作獎,曾辦個人展覽「人間遊戲」。

展覽詳情

藝廊:嘉圖畫廊

展位:1D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