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微縮煮食】加油煮吧香港人!煮飯仔背後的創意真相

撰文:黃立暉
出版:更新:

微縮煮食(Tiny Kitchen)流行兩年多,起初由日、韓「食玩文化」興起,以真實食材製作微縮模型,也即是真實版「煮飯仔」。
此潮初起時風靡全球網民,當中以香港人最口不對心,在大喊「把鬼邊有人會食!」之餘又不斷追看。是啊!為什麼你覺得不切實際又同時不停追看呢?

拍攝:黃寶瑩

每次拍攝Gordon都保持半蹲的姿勢,簡直是體能考驗。(黃寶瑩攝)

戲裏戲外的星州炒米

眼前的骰精緻的「星州炒米」片段,叉燒被極巨形食指按着同時被極迷你的菜刀切開;熱油在迷你易潔鑊上滾燙滾燙、咖哩般黃的星州炒米混着紅紅綠綠的料頭......這麼一個「夢幻」畫面的背後,Gordon在攝影機後方全程以坐「無影櫈」的姿態進行拍攝,雙臂小心翼翼地作「熊抱」狀,雙手持着廚具從相機兩側伸向爐具慢慢煮炒。兩名拍檔Jack與Kenneth則站在他背後看着即時拍攝的畫面,提點他雙手應該移前一點後一點左一點還是右一點。一個場景的拍攝過去,Gordon由半蹲的姿勢重新站起來,伸伸懶腰發出「哎」一聲,腰骨順道響出「啪啪」兩聲。

「這樣的拍攝程序大概需要兩至三天。」煮吧煮飯仔其中一位主理人Jack說。

是的,這樣一段三數分鐘的片段,需消耗掉三個男人兩、三天的時間,以及無法想像的耐性,還有體能。

微型叉燒的質感與真實無異。(影片截圖/黃寶瑩攝)

「由大變小」的執著

「雨傘革命後,我發現自己原來很愛香港。我在想自己可以為香港人做什麼?衡量過自己的能力範圍,我認為自己可以娛樂香港人,為港人帶來一點歡樂。」

這麼一點歡樂可不容易製造。例如要製作一碟微縮版星州炒米,當中包含切叉燒一幕,何來如斯細小的叉燒呢?思前想後仍然無法把原來尺寸的叉燒變小,便索性自己做一條。Gordon簡直如肥媽上身。「首先我們到街市買一條梅頭肉,把它切小,再放入一早預備好的醬汁之中。醃它兩、三小時,之後用鈎仔穿上它,再放入焗爐焗三至四分鐘。」而且還有小貼士:「由於它真的太微小,所以要全程留意着它的生熟程度,否則很容易燒焦。」

執意花上數小時製作一條微型叉燒,為的只是影片中切叉燒的短短數秒。

縮小米粉的過程更妙。把原來尺寸的米粉浸軟後,需重新把它繞成細圈,再待風乾。包裝則是將透明膠袋重新剪裁,放入適量米粉,再用機器把膠袋封口、啤實。這些「煮飯仔」的投資(時間心力金錢),實在令人咋舌。

「大概只能透露這些了,什麼都讓讀者知道,就沒有幻想空間,事情就變得不再吸引。」Jack這樣說。

「我們只有隔着一定的距離才能看到美,距離本身能美化一切。」
十九世紀德國美學家費歇爾(F.T.Vischer)

【美感距離】有時藝術美與否,是一場創作人對觀眾心理距離的管理。這道距離不關乎空間或時間,而在心理。假若跟你說眼前的星州炒米乃紙黏土所做,你或許會不屑一顧,除因為這類模型早在多年前已出現,或許亦因為你已經知道紙黏土不能吞下肚,作品全屬「虛假」,是以你對紙黏土星州炒米的心理距離拉得很遠,即使做得多神似也不足為「美」,無法與真材實料的微縮版「星州炒米」相比。這真實微縮版「星州炒米」的美不在於你能夠把它吞下肚(沒有人在意它的味道以及功能),只在於當你知道它由真實食材所做,你跟它的心理距離近了,所以你認為它更美。所以有時藝術的美感無關於視覺,而是來自你與藝術品或「遠」或「近」的心理距離。

調味料也混合了只有港人才懂的眼字,如將「老抽」改成「賣老抽」(意即打波抽筋)。(官方圖片)

玩味游離於現實與幻想之間

「微縮煮食的可貴之處,大概是在於當你將一些真實的食物變成這麼細小的玩具時,畫面會界乎於現實與幻想之間。當這件事發生在現實與幻想之間時,會令你用一個新的方法去投入,會想像為什麼片中物變得這麼小?當思緒變得可圈可點,玩味就游離於現實與幻想之間。」

「或許你認為我一直在『煮飯仔』,實際上我想做一個飲食節目,所以我們是跟足步驟的。當然份量並不準確,但如果你跟足步驟去做,菜式仍然是可以做出來的。我希望外國人看到片段後會更認識香港飲食文化,香港人又能夠從中得到更多共鳴。」

我不知道三人自覺與否,但Jack、Gordon、Kenneth今天所做的,在娛樂以外,更是一場駕馭創作與觀眾間心理距離的功夫。

過往作品竟然把整桌火鍋材料如實地製作出來:肥牛、貢丸、炸魚皮、響鈴,相當豐盛。(官方圖片)
日本極受歡迎的熊仔蛋包飯,也是煮吧煮飯仔親子煮食的得意之作。(官方圖片)

煮吧煮飯仔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