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雪奇緣2》帶動「Elsa熱」 中國爸媽瘋幫兒女取英文名

撰文:袁愷勳
出版:更新:

迪士尼大片《魔雪奇緣2》(大陸和台灣翻譯為《冰雪奇緣2》)在中國大陸已經超過7.8億人民幣票房,火熱程度遠遠超過前作。受電影影響,其女主角的英文名Elsa(艾莎)也在內地大受歡迎,還出現了學校裡一個班有15個女生叫艾莎的情況。

有英語老師表示,從《魔雪奇緣2》上映到現在,班裏已經有15個女生改了英文名字叫做「Elsa」,上課再也不能點名了。

艾莎(左)與安娜的姊妹情深是電影一大重點。(網絡截圖)

中國爸媽愛取英文名

其實,不只是中國兒女愛取流行的英文名,中國父母也愛幫兒女取英文名,但常常沒有什麼好主意。在網絡上,「奇怪的英文名字」是中國兒女共通的痛,女性的「Candy」甚至「Sugar」,男性的「Lightning」、「Dragoon」,還有用水果、用職業來取英文名的。父母幫寶貝小孩取英文名的時候希望他未來能夠「國際化」,但沒想到外國人聽到這些名字可能會很疑惑。

有時候,孩子的英文名會是英文課老師取的,有些外國人老師第一次碰上的時候,還會覺得「責任重大」。不過,有些老師會有固定的命名錶,一年一年的學生都是同樣的名字;也有些老師乾脆做成「籤筒」,讓學生自己抽出來。如果很多人都是這樣決定他們的英文名字,難怪網絡上的年輕人總會抱怨他們的英文名字了。

2015年,一個15歲的英國小女孩碧(Beau Jessup)創辦了「特別命名」(Special Name)公司,服務需要幫寶寶取名英文姓名的華人父母。根據碧的估計,直到2019年,現在19歲的她已經幫超過67萬個寶寶命名,收益超過40萬美元。

著名漢學家費正清。(網絡圖片)

外國人也會取中文名

不過,中國爸媽愛幫寶寶取英文名,來中國的外國人常常也會幫自己取一箇中文名,都是希望能夠更好的融入不同文化的社會裏。

20世紀中期,美國的許多「中國通」就都有中文名字,特別是常常與中國人來往的外交官與漢學家等等,包括費正清(John King Fairbank,漢學家,1907年至1991年)、司徒雷登(John Leighton Stuart,駐華大使,1876年至1962年)、賽珍珠(Pearl Sydenstricker Buck,作家,1892年至1973年)等等著名人物。

其實在古代,來中國的外國人取箇中文名字是很正常的,例如明朝、清朝時期來中國的傳教士湯若望(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1591年至1666年),清朝康熙年間來中國的南懷仁(Ferdinand Verbiest,1623年至1688年)甚至還取了「字」的敦伯,一字勛卿。

取名是人生大事

不管是中國爸媽幫寶寶取英文名,還是外國人取中文名,其實都是希望更容易被不同文化、不同語言的人群接納,在國際社會中有更好的發展。不過,近年來也開始直接用原本名而不另外取英文名的討論,許多留學生也遇過外國人好奇「為何你不用自己本名?」類似疑問的經驗。用本名除了可以名字解釋名字背後的意義,也可以介紹自己國家的命名文化,在講究獨特性多元文化的現代社會,反而也成為另外一種與國際接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