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歲成畫壇神童 七年來謙虛求進 劉見之:畫畫讓我認識世界

撰文:李欣愉
出版:更新:

你還記得自己四歲時做過什麼嗎?記者不記得了,大概每天都像舊雲一般在家和幼稚園之間飄來飄去。
現時正在拔萃男書院就讀中一的劉見之生於一個藝術家庭,在爸爸劉浩昌(劉sir)的裁培下,還未學會走路已拿起畫筆四處塗鴉,四歲時便獲得第一個國際繪畫大獎,自此被外界稱為畫壇神童。
七年後,這位神童是小時了了,還是仍在畫壇大放異彩?
攝影:龔嘉盛、部份由受訪者提供

放學後,見之和弟弟禹之來到劉sir的畫室博藝堂,熟練地在大桌子上逐一放置畫紙和畫具,然後便並排開始繪畫爸爸的人像畫。兄弟二人五官相像,但畫畫的風格相當不同—見之畫得斯斯文文的,一筆一筆實在地落在紙上;而禹之則有點佻皮,把水彩盤放在椅子上,身體不斷前後移動像踏着小舞步。

途中,二人不時互相觀看,禹之說:「哥哥畫得靚啲。」然後見之回應:「弟弟也畫得很好。」神童這個光環並未在兄弟間變成隔膜。二人在同一個環境下長大,性格卻大不同,觀察他們繪畫時不一的動靜,還滿有趣的。

(畫壇神童,藝術教育)
爸爸劉浩昌。

畫畫是生活日常

見之生於2004年年底,當時社會仍受沙士影響,很多家長都不敢帶小孩外出,但劉sir卻把兒子經常帶在身邊:「當見之看到圖書裏的顏色和圖案,便會卡卡大笑,把書合上便會扁嘴想哭,我和太太發現原來小孩很喜歡看新事物,故不應把小孩困在家,應帶他到外面多觀察。」自此,劉sir便在書室設置嬰兒床,當見之因沉悶而「逃離」嬰兒床,便讓他拿起畫筆塗鴉:「他會走過來在我的畫上加兩筆,哈哈。」

因為愛畫畫,見之幾乎一睡醒便會開始畫,在家中的牆壁或地上塗鴉,在外吃飯時把餐巾當畫紙、芥末當顏料,他的靈感往往來自生活,例如當學懂了玩啤牌,便自行設計一整副啤牌;看電影後又會設計新的變形金鋼。四歲時,見之的熱誠和天份首次得到認同,憑着一幅風格童趣、用色大膽又細膩的《老虎》,獲得捷克利迪策國際繪畫展最高榮譽大獎,以及畫壇神童的美譽。

獲得捷克利迪策國際繪畫展最高榮譽大獎的《老虎》。

對於神童這稱呼,見之淡淡的地說:「我不抗拒做神童,亦不會特別驕傲,如果有人質疑我的作品,會邀請他一齊討論。」這數年間他經常外出參加比賽,禹之亦曾同行,而對於出國比賽,他們認為那是介乎在旅行與比賽之間,最深刻的,不是一個個獎項,而是過程中與世界各國參加者的交流、與當地的連結:「早前到歐洲馬其頓參加寫生比賽,途中突然下起大雨,我放下畫具到餐廳躲避,有位姨姨很友善地請我喝熱鮮奶。」

+2

往後7年間,見之不斷獲得國際性繪畫大獎,包括第二十屆土耳其國際青少年藝術比賽銀獎、第十屆葡萄牙國際青少年交流繪畫賽特別獎,以及有「畫壇奧林匹克」的國際青少年蒙馬特現場寫生比賽勇奪「全球最佳青少年畫家獎」。但比賽中,輸的總是比贏的多,他當然也有落敗的經歷:「沒什麼大不了,下次再努力。」

放下固執接受不完美
4歲時《老虎》的童趣風格,現在轉變為細膩的寫實風,而見之的性格亦因畫畫而有所轉變。「他原本是一個追求完美至固執的小孩,例如砌積木時,他一定要每塊積木的邊角都要對準,倒下便會哭,甚至在商場看到指示牌放歪了也會扶正。」同樣地,在畫畫上他亦對每一筆都力臻完美,為了畫得準備而不斷修改,忘記了應享受當下。在馬其頓比賽時,劉sir特別帶他去認識一個因患有痙攣而用腳拿筆的參加者,見之看到該參加者雖然畫得不「準確」,但仍然很開心,便明白不應太執着眼前的不足,學會放膽發揮。

繪畫時,禹之常重覆修改,把草圖擦了又擦,又或重覆洗走已塗上的顏色;相對地見之較少「後退」,或許他也有畫錯,只是嘗試用「重來」以外其它方法修改。(畫壇神童,藝術教育)

不讓成績阻礙興趣
除了性格的轉變,見之亦因畫畫而學會管理自己。劉sir表示他從小成績都不錯,中英數主科均有80至90分,每次出國比賽時都會帶上課本溫習。但小四時的一次考試仍因時差而擺烏龍——當時完成比賽後,回港休息半天便要考試,試後見之表示時間很充裕,完成所有試題後還有15分鐘餘下。後來才知道因精神不佳,直接跳過兩頁,有整整兩版試題沒有作答:「唔小心兩版夾住一齊揭。」因此,劉sir表示如果以後還想出國比賽,便要自行想辦法防止再出現類似事情。

這是見之出國比賽時羅列的用品清單。(畫壇神童,藝術教育)

往後,見之便學習管理自己,在學習和興趣之間取平衡:「會因為想畫畫而快點完成功課和溫習,星期五就會plan周末的時間表。」

劉sir表示,繪畫其實是一個思考過程,畫家需要把眼前的物件分析、整理,再用自己的方式表達,無形中可以訓練組織能力。雖然見之只是中一生,卻給人十分穩重、有點「老積」的感覺。他一邊專注畫畫,一邊細心留意記者和劉sir的聊天內容,偶爾補充兩句,說說自己的意見。當記者提問時,他不會急着回答,稍稍思考然後簡短又完整地回答。。

看着二人的專注,記者不禁想起從前上視藝堂時,顏料總是不願乖乖的留在畫紙,要不鑽進指甲逢,要不跳到校服裙上,洗了畫筆洗了手,回家還要仔細的搓洗校服。看着見之和禹之畫了近兩小時,記者對二人的校服依然雪白而感到託異。「嗯……畫得多便會懂得如何避免弄髒自己。」整齊謙虛又溫文爾雅的小男生,着實好看。

說到自己的畫作,見之便變得較雀躍:「我最喜歡在羅馬尼亞畫的這一幅(左),因為時間較充裕,畫得較仔細,完成度較高,我用了乾筆去畫陰影。而在意大利畫的這一幅(右)則比較差,因為時間不足,畫得不細緻。」(畫壇神童,藝術教育)

問到未來的志願,見之首經想當廚師、建築師,卻鮮有表示想當個畫家,或許作畫已成為他生活的一部份,是否轉變成職業已不重要。畫畫除了給他一個光環,還帶領他遊歷世界、認識新朋友。

在十月,見之將會參加第二屆新藝潮博覽會,展出剛在羅馬尼亞的得獎寫生作品。這是他首次參加國際性大型展覽,71位參展藝術家只有他和另一位來自俄羅斯的Murashko Gordey是小孩,對於能踏入成人藝術舞台,他感到十分期待:「因為可以跟各國的畫家見面,亦能欣賞水彩畫以外的作品。」

第二屆新藝潮博覽會
71位參展藝術家來自19個地方,展出油畫、水墨、雕塑、錄像、聲音藝術及互動裝置等作品。
日期:2017年10月6日至9日
地點:中環PMQ元創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