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係】打者真的愛也?│Sci Papa

撰文:陳樂希
出版:更新:

記得小時候,一幕在小學發生的情節,還是這般的歷歷在目……
【編按:作者為Sci Papa】

同學們在小息時,竟然要排了一條長長的人龍,為的不是小食部那些「美食」,而是因為犯了錯,要排隊「打手板」。老實說,筆者犯了什麼錯而要排這一條隊,已經完全忘記,但同學們排隊時一臉惶恐的表現,及被打手板後一臉痛苦的神情,還有那一把冰冷的「打手板」武器—間尺,卻還活生生的被儲存在腦海中。

(VCG圖片)

以前的年代,體罰真的十分普遍,也許瘀傷經已褪色,傷疤經已復原,受過了的苦,卻久久不能忘記。掃把、雞毛掃、衣架,這「打仔三寶」,筆者年幼時都有「享受」過,然而結果一樣,錯了甚麼倒是記不起來,傷痛卻停留在回憶裡。

筆者沒有證據指出「打」不能改善過錯,也許「打」是一個教仔的有效方法,把做錯事與痛苦掛鉤,夠痛苦就不敢再犯錯。錯事也許改變了,可是小孩的小小心靈能受多少傷痛?而你,又是否接受得了子女長大後,回憶裏有你那兇惡的模樣?

研究指:體罰對小孩有長遠的影響

雖然未能找到「打」不能改善小孩行為的研究(老實說,筆者亦偏向相信「打」,也許能短暫防止小孩的壞行為,但長遠呢?),但很多研究就指出,「打」對小孩長遠有心理上的壞影響。美國密歇根大學一個追蹤了差不多8千人的研究發現,小時被打,長大後患有抑鬱症、酗酒及濫藥,甚至自殺的機會都會較大。

「打」,使小孩留下的陰影,將會潛藏心底直至長大,為了一時意氣也好,為了短暫改善他的行為也好,你又覺得值得嗎?

參考資料: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7/11/171102110016.htm

 

Sci Papa (專頁:Scientific Papa

喜歡科學,但更喜歡老婆跟女兒。覺得科研跟「湊女」都是要有極度的耐性,不怕失敗,還要懂得自我反思後用不同方法再嘗試!將育兒及科學融合,期望伴著女兒走一條快樂的成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