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個日常小訓練 提升3至5歲孩子說話與膽量|博士媽媽

撰文:王淑君
出版:更新:

上星期和大家分享了如何透過遊戲訓練2至3歲小朋友的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至於已剛入讀K1、K2的4至5歲小朋友,他們的遊戲和訓練則會所有不同,我們可以引入看圖說故事、在日常生活中不同場景的角色扮演,豐富他們的詞彙和表達能力。
【編按:作者為秦蓁博士】

(VCG圖片)

1.看圖說故事  訓練敘事能力
首先說看圖說故事遊戲,這是適合4歲或以上的小朋友玩耍。這遊戲玩法很簡單,我們先預備一套故事圖卡,然後叫小朋友將圖卡排序,再叫他們按着圖卡描述圖內故事。透過看圖講故事,我們可輕鬆地訓練小朋友的敘事能力,小朋友亦從中分辨先後次序,學習使用連接詞,強化句子結構。

2. 到超市購物  讓孩子做秘書
家長們經常都會帶小朋友到超級市場買東西,而超市正好是一個好的訓練場地。因為我們可以帶孩子到超級市場買東西前,一同記下購物清單,如日常用品、小朋友早餐需要的食物和飲料等。在超市購物前,小朋友也一起參與,有助他們學習將物件分類,訓練記憶力,聽從指令,更可以從日常生活中學會不同物件名稱,既實用、又能用於日常生活中。

3. 快餐店買食物  鍛鍊社交
除了超級市場之外,即使帶小朋友到快餐店用膳,也可以鍛鍊到他們的社交及膽量。當我們和孩子一同到快餐店點餐時,大家不妨讓孩子試試,由他們去買食物。這任務可鍛鍊他們的膽量,給予他們與不同人說話的機會,訓練表達能力。

(VCG圖片)

4. 學做侍應  認識詞彙
當小朋友試過到快餐店點餐後,我們亦可以換一種玩法,今次交換角色,讓孩子扮演小侍應,家長根據外賣紙上的食物下單。這遊戲可令小朋友認識不同的詞彙,訓練他們的社交技巧及聽從指令。

5. 閱報認部首  增加認字能力
至於5歲或以上的小朋友,則開始會接觸到文字。我們如何令他們認識文字?家長可以報紙作為工具,先揀選幾個目標部首,例如人、日、手字部等,再請小朋友在報紙上找出和部首有關的文字。不過,家長需注意,小朋友很容易會把相似的文字混淆,甚至不能分辨文字,為增加小朋友學習文字的趣味性,家長可把相似的文字列出來,讓他們找出不同之處,找出當中的分別。

家長可先用顏色筆在畫簿上寫下兩個相似的中文字,如(大、太),然後請小朋友找出當中不同的地方,以訓練他們對文字的觀察力,提升對認字的敏感度。
目的:訓練小朋友對文字的敏感度,認識部首,增加詞彙。
 

(VCG圖片)

6. 講故事 學新詞
5歲以上的小朋友對講及聽故事很感興趣,這時期的小朋友很喜歡閱讀,家長可和他們一同挑選圖書,特別揀選一些多圖畫及多顏色的讀物,會較吸引小朋友;同時,小朋友亦愛聽父母講故事,家長不妨多跟他們說故事,甚或一同代入不同角色,增加故事的趣味性,亦可增進親子關係。透過講及聽故事,小朋友自然會學習更多新詞,在日常生活中應用。

7. 玩規則遊戲  提升社交能力
除了學習詞彙外,升讀幼稚園的小朋友,如何結識新朋友、社交能力也是他們需要學習的知識。5歲以上的小朋友,基本上語言發展已相當理想,因此除了語言學習,家長亦應着重他們的社交能力。我們可以透過玩一些着重規則的遊戲,例如是下棋、層層疊等,透過遊戲讓孩子明白規則的重要性,從而教導他們如何坦然面對輸贏。

秦蓁博士 Joyce chun(專頁:博士媽媽

香港大學言語及聽覺科學系博士,身兼言語治療師、新加坡卓薈國際幼稚園校監、社企創辦人於一身,育有兩仔一女,愛鑽研孩子成長,常透過小把戲訓練學生及孩子,開設「博士媽媽」facebook專頁,與家長分享育兒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