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兒科醫學院:醫生處方自由玩│Sci Papa

撰文:科豆
出版:更新:

暑期剛剛過去,你哋有冇同小朋友玩過夠?
要答呢個問題,首先我哋要先定義乜嘢為止係「玩」先!可能會有人問筆者,「玩」都要定義?!但其實筆者相信,父母們對玩嘅定義真係可以大不同;去上跳舞興趣班算唔算係玩?與同學仔來一場奧數大比拼又係唔係叫玩咗?咁星期日早上輕輕鬆鬆同爺爺嫲嫲飲餐茶呢?
實際上,就連美國兒科學院都認為——「玩」嘅定義係難以捉摸的!

(VCG圖片)

在兒科專業界別就傾向認為,「玩」係要由內到外再由外到返內;首先要發自於內心嘅渴望,然後會表現出一種積極參與嘅態度,繼而再因為玩得投入而從心底裏笑出來!「玩」達致呢種境界,先可稱為「真·玩」或「自由玩」(Free Play)!「真·玩」係自願性質,唔係經過父母深思熟慮所安排,都唔應該有外在目標,如要攞冠軍或者從玩樂中學識咩等等!

大部分小孩嘅內心都會有「玩」嘅渴求,既然佢哋自己識得玩,咁點解仲要有咁多專家提倡家長要俾小孩「玩」?原來偏偏現代社會入面,因為父母都要全職工作養家、小孩自己又有太多興趣班、再加上功課太多等等,佢哋去「玩」嘅時間就被蠶食了。就算係為兒童所安排嘅學前課程,大部分嘅重點都係放於課室內嘅書本內容,並以坐低學習嘅方法,來建立兒童嘅技能。

有見及此,美國兒科學院在2018年8月發表咗一個詳細報告,解釋「玩」對小孩嘅重要性,並要求兒科醫生要多提示家長畀小孩有足夠嘅「真·玩」時間,美國兒科學院並建議,學前課程應通過遊戲而唔係外在動機如考試成績等,來促進孩子嘅內在動機,從而使佢哋真心喜歡學習新事物。

然而,呢份報告更指示兒科醫生,要提醒父母多畀仔女自由玩;就好似叫醫生去處方「玩」畀小孩一樣,期望用「玩」呢種「藥物」令佢哋健康成長。老實講,「玩」都要醫生叫,小孩才可以擁有,可悲不可悲?

有人話,成長於呢個年代嘅香港小孩,大部分都擁有豐富嘅物質生活,比以前嘅小孩幸福;但筆者就幾回味自己個年代嘅童年生活,好少同學或朋友需要額外嘅補習、可以隨時落街同屋村其他小朋友玩唔同嘅遊戲;冇iPad但有好多朋友、冇好多玩具但有唔少玩伴;計我話,以童年來講,我們嘅年代先係黃金童年嘅年代啊——至少唔駛醫生叫,先至有得玩吖嘛!

參考資料:http://pediatrics.aappublications.org/content/early/2018/08/16/peds.2018-2058

Sci Papa (專頁:Scientific Papa

喜歡科學,但更喜歡老婆跟女兒。覺得科研跟「湊女」都是要有極度的耐性,不怕失敗,還要懂得自我反思後用不同方法再嘗試!將育兒及科學融合,期望伴著女兒走一條快樂的成長路。